眼下,《北京遇上西雅图》压过一众好莱坞电影,卖出了国产片的春天。其后,以“小清新”为标签的爱情电影甚至逐渐形成一个特色档期,近一个月内,这样的电影不下5部——《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分手合约》《大野狼和小白兔的爱情》《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最后由5月3日上映的《意外的恋爱时光》收官。其中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和《意外的爱情时光》,均为新导演的处女作。
一窝蜂“小清新”,一心想“小博大”,被片商用多用滥的标签成就了潮流也逐渐衍生流弊。当招式用老,“小清新”能否柳暗花明,成为新导演的新挑战。
“小清新”调节“肠胃”
“小清新”萌发于“小”,归属小众群体,过往一般难以奢言票房表现。但在《失恋33天》创造票房奇迹后,让业内对“小清新”市场有了全新认识——在信息爆炸时代,“小清新”反而可以起到调理“肠胃”之功能。 《亚洲周刊》分析创下票房奇迹的“小清新”代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认为,影片能如此热卖,或许与“失去了历史感的现代社会中所滋生的新怀旧情怀”相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资讯和权利不断流通,价值观急速转变,人们疲于应付,不停变换着生活形态。与此同时,各地旧区域大规模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无历史的冰冷的现代建筑群,人们也逐渐失去了认同感与时代的记忆,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位于何处及要向哪里去,因而倾向于缅怀过去,借以重新构建身份及填补心灵的空虚。
时下,越来越多导演加入“小清新”行列进行尝试和创新。专家认为,这类题材之所以让人如此执着甚至痴迷,一方面缘于导演们的自我感性缅怀,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青春题材最易引起观众的心理“倒带”。
新导演“入门”选择有玄机
当然,“小清新”也有天然缺陷: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清汤寡味。网友调侃成功的“小清新”电影,常用的意象无非是——清澈的天、宁静的海、炎夏开着电扇的教室、公路上不经意拂过发梢的风、那一年骑着单车的少年……以“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的“故事”结构理论考量,这样拖沓的剧情和类型化的人物,实属不合格。
在华语电影圈,台湾地区是“小清新”的先行者,但曾监制《囧男孩》《翻滚吧,阿信》等台式“小清新”代表作的金牌监制李烈表示,台湾本土电影流行“小清新”纯因无奈:“电影业找投资太难,所以大家只能拍低成本、小制作,场景当然是越简单越省钱越好。而且很多年轻导演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所以会选择自己最擅长和熟悉的领域去拍戏。于是,大家自然而然地都把剧本方向集中到了青春少年期。 ”执导《意外的恋爱时光》的“80后”导演黎志的想法颇具代表性,“毕竟我们还不是成熟的职业导演,并不敢特别冒险,拍摄有个人履历和情感的故事比较有把握”。
“重口味”不能“毁三观”
“小清新”越拍越多,想要突出重围,新导演使尽浑身解数,混搭“重口味”就是其中一个奇招。赵薇强调,对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编剧提出的要求是“既有小清新,也有大沧桑、重口味”,在电影中,观众不仅能看到“终将逝去的青春”,还会看到涉及独生子女、改革开放、下岗待业等等社会问题。 《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在宣传中打出“有色”台词旗号,自称“闷骚性喜剧”。 《意外的恋爱时光》讲述恋爱版“人在礮途”故事——“白富美”在向“高富帅”男友求婚的同时,渐渐为身边的经济适用男所动,演化成一出“意外的劈腿时光”。
“小清新”意欲找寻更多商业卖点无可厚非,需要警戒的是,电影背后传达的价值观不应被“重口味”带离轨道。网友评点《北京遇上西雅图》很“好看”、“国产片终于会谈恋爱”,但也有人质疑电影“三观”不正,“为小三树碑立传”。此外,“小清新”电影以青春题材居多,在唯美画面和悲情氛围的“包装”下,涉及校园暴力、校园恋爱等青少年教育问题的部分一旦处理不当,易让青少年观众产生片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