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莫干山镇上有啥既叫好又叫座的特色食品,那老丁家的丁君富做的生面一定会让人竖起大拇指。从1991年到现在,扛了23年面粉,揉了23年面团,送了23年面条,老丁家的面条可是维系着镇上早饭和小吃的半边天。
做面没啥诀窍,就是多花点儿时间
刚开始做面时,和面、揉面,时间和力气都拿捏不准,做出来的面劲道儿不足,下面的时候就容易糊。技术不过关,丁君富就自个儿琢磨,既然劲道不够,和面的时候就多揉几遍,别家揉两三遍,老丁就揉五遍。如此,还真让老丁摸索出了窍门,多花点时间、多揉几遍面,而这简单的诀窍成就了镇上这独一无二的面条。
刚开始做,量不多,一天一包50斤的面粉,想着当天能卖完便很好,现在一天三四包的量,一天170斤的面,不到一小时便会送完,剩下的一些就拿到镇上的菜场零售,8点之前就会卖完,想要买到老丁家的面,那就只能明天早起了。像清明这样的假期,还会脱销。劲道足了,口感就好了,这口口相传的人气也就越来越高了。
老丁家的面,去过杭州、去过上海,去过台湾,还去过外国。清明前后,来莫干山游玩扫墓的游客与游子都会光顾老丁的作坊,特地带些面回去。老丁回忆到,二十几年前,一位台湾游客来莫干山游玩,那时除了做面,老丁还与母亲一起开了一间小面摊,小小的,不起眼,可老丁家劲道倍儿足的面条让这位原本想着随便吃碗面填饱肚子的台湾游客赞叹不已。之后只要来莫干山游玩,便会去老丁家吃上一碗面。虽然现在结束了小面摊,但这位台湾游客还会特地来丁君富的作坊买生面。
就这么一家作坊,要退休不容易
“再做几年就准备退休了。”这句话老丁已经说了好几年了,可面条还是一如既往地做着,今年59岁的老丁笑着说道:“这面条做了23年,现在是时候在家休息,享受天伦之乐了。”
去年老伴儿杨莲娣身体不适需要照顾,老丁的面作坊自然也就停了下来,镇上便闹起了“面慌”。期间,镇上小吃和早饭店的老顾客都直呼,吃了老丁家几十年的面,从外面带回来的面还真不习惯。
每天早上,镇上的小吃店和早饭店都等着丁君富的送面车,只有春节店面歇业时,老丁和老伴儿才可以休息几天,“我也想休息,想在家里带孙子,可镇上就一家面作坊,不做了,早饭店怎么办,街坊们吃惯了我做的面,其他的面吃不惯。”说到这,丁君富皱起了眉头。
夏天的半夜正好稍微凉爽点,就得关在小小的作坊里面,担心面会变硬,不能吹风,老丁大汗淋漓地揉面,还得防止汗滴在面团上。冬天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冻得手指都不灵活,可面还得继续做。在做面的23年间,丁君富和杨莲娣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每天凌晨一点钟就得起床做面,四点半就出门送面,上山三家,镇上五家,每天定点定时,刮风下雨照送不误。老丁说,辛苦点没关系,不能耽误人家的生意。23年,每天170斤生面,如果要用数字来统计老丁家的面条,那便是140万斤,听到这个数字,老丁也吓了一跳,“等到镇上出现第二家面作坊,我和老伴儿就歇业休息。”老丁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