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贵州省黔东南州群山含黛,万物吐绿。
慢步在锦屏县生态移民琴荡安置新区,道路硬化、亮化工程以及水电等基础设施也即将竣工。从深山区搬出来的224户贫困农户即将住进花园式住宅区。
“我抽到了1栋1单元504房。”在锦屏县2012年扶贫生态移民住房分配现场,龙安昌兴奋地扬着手中的房号单对同村的姚正江说。
龙安昌是锦屏县笋屯村娃寨组村民。由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再加上自己住的两间破屋经不起岁月的风吹雨打,摇摇欲坠, 30岁的龙安昌至今还未娶上媳妇。
“住进新屋后,我就去开发区上班,挣钱先成个家。”
2012年,黔东南州启动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对居住在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贫困群众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在城镇、产业园区、中心村寨,彻底解决贫困问题。到2020年,该州将有50万群众搬出深山,涉及204个乡镇、1831个村11.6万户。
黔东南州按照“山内问题山外解决,农村问题城镇解决,农业问题产业解决,面上问题点上解决”的思路,超前规划、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各县市以改善人居环境、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整合各方面资源,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掀开了扶贫生态移民的篇章,缩小城乡差距、拓宽同步小康新路成了扶贫生态移民的宣言。
生态移民工程点燃了深山区贫困农民的希望。2012年以来,黔东南州扶贫生态移民共建设36个安置点,各个安置点内建筑风格统一,不同的安置点根据所在地的民族风情、地域特色,按照苗侗风情和徽派建筑的风格建造,分外美丽。
走进榕江县古州镇丰乐生态移民新村,记者被眼前规划整齐、美观典雅的生态移民新居吸引住了,既有田园的美景,又有都市的气派。丰乐移民安置区党总支书记蔡锦告诉我们:丰乐移民村正在建设中的休闲广场、购物超市、农贸交易中心。
来到麻一妹家,新居布置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这个新家有50平方米,自己不花一分钱,全是政府补贴,比老家木质结构的房屋既漂亮又安全!”麻一妹高兴地告诉记者,“政府免费为我们进行就业培训,我丈夫经过培训在一家木材加工厂上班,一个月能拿到两千多元,我也参加下次培训,在家门口的工厂打工,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丹寨县杨武乡移民新村,50多位几个月前还是一脚泥土、一手老茧的农村妇女,搬迁到移民新村后摇身一变就成了力帆九鼎车辆改装车间产业工人,挣钱顾家两不误。
浙丹食药用菌公司的王绍红告诉记者:他们村去年10月从边远贫困村寨搬迁过来的村民有30人到这里上班。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承包4个食用菌培植大棚,每个大棚有4000根菌棒,一个菌棒培植5批菌子,一天摘50—100斤,平均每斤2.5元卖给公司,除去各种费用,每个大棚纯利达1万元,年收入超过4万元。
黔东南以产业为引领,以“三化”为支撑,用工业化解决农民问题,用产业化解决就业,变“输血”为“造血”,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活或养不旺一方人”,跳出“扶贫-脱贫-返贫-再扶贫”的怪圈,越来越多的搬迁户从深山区搬进崭新的移民新村,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他们有的当了工人,有的当了老板,有的还娶了城里姑娘,过上了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