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新著《昨日辉煌》中说,他从中国归来,刚体验了北京南站、京津城际高铁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并听到华盛顿友人的抱怨——家门口老旧的地铁站扶梯修了半年还未完工。
走遍全球的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也有类似感慨:“任何去过国外旅行过的美国人都知道,美国的基础设施陈旧,美国不仅面临就业缺口,也面临巨大的基础设施缺口。”
始于艾森豪威尔时期的州际公路网建设曾是美国的辉煌一笔。它将州际公路将地方公路贯通成为全国性公路运输网,帮助美国成为世界上道路设施最先进、路网结构最完善的国家之一,美国也因此成为“车轮上的国度”。汽车普及、民众高流动性带来的充沛劳动力都成为二战后美国经济繁荣的基石。
但是,数十年来,美国再难见州际公路网这样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出炉,公路网一直处在小修小补的状态中。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2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美国基础设施的全球排名为第14,不仅落后于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也比韩国等新兴经济体逊色。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今年给美国基础设施的打分是让人难堪的“D+”。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总裁格雷戈里·迪洛雷托说,美国在基础设施领域是有投资,但投资远远不足,截至2020年之前,美国基础设施更新需要资金3.6万亿美元,目前预测资金缺口高达约1.6万亿美元。
富有的美国缺钱修路事出有因。修路搭桥有利于在短期内拉动就业和经济增长,但奥巴马政府的重大基础设施拨款提议往往落下要谋求成为“大政府”的口实,成为党派角力的牺牲品。奥巴马连续数年提议国会拨款100亿美元启动基础设施银行以开展公私合营式的项目合作,由于共和党阻挠,至今无果而终。弗里德曼认为,美国当前的政治机制与解决美国社会的迫切要务之间存在“断层”。
财政上囊中羞涩也使美国政府显得力不从心。美国绝大多数地方政府有平衡预算的规定,但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导致地方财政顶梁柱的地产税、销售税连续下滑。代表美国约19000个城市的美国城市联盟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美国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连续五年走低,为了应对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七成的美国城市在裁减公务员,六成的城市拖延基础设施开工进度。弗里德曼友人抱怨的那一幕在美国并不少见。
加税在美国具有政治上的难度。美国联邦政府征收的燃油税是其基础设计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而这一税种自1993年以来就从未上调。为了弥补基础设施资金缺口,目前美国已有多个州在酝酿提高各州的地方燃油税标准,无疑也将面临一番政治苦斗。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在美国也不一定行得通。美国吸引外资参与基础设施的环境并非全球楷模。中投公司总经理高西庆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指出,跟欧洲相比,美国基础设施领域更需要投资,各州及许多大城市在这方面的需求均很大,但其法律、税务结构却不大适应新的融资格局,美国政府应该向欧洲学习,增加公私合营式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