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钱能缓解疼痛、Y染色体鉴别曹操身世、用数理化抑制食堂涨价……千奇百怪的学术研究冠以“菠萝科学奖”这么个另类的名字,去年横空出世后,一度引得人们津津乐道。昨天,这一奖项又呼啸而来,第二届“菠萝科学奖”在浙江科技馆揭晓。
虽被视作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但“菠萝科学奖”摒弃了前者的讽刺与自嘲,追求“有趣又严肃”。当正统科学披上了幽默的外衣,这颗菠萝的味道能有多诱人?
心理学奖
误打误撞的收获:中国人识别老板的脸更快
悄悄在婴儿脸上涂点颜料,把他放到镜子前,如果他能发现异样并试着摸脸上的颜料,就说明他搞清了镜子的意义,这便是著名的“镜子测试”。平均一岁半,到此年纪,人类就能明白镜子里的是自己。欧美心理学家们认为,最“脸熟”的莫过于自己的脸,对此也认知更快。然而,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韩世辉和硕士马燚娜的研究却颠覆了这个结论,他们发现对中国人而言,识别老板的脸是最快的。
说起来这项研究还有几分“误打误撞”的成分,马燚娜起初也是在做着“对自我面孔识别较快”的实验,测试图片中有自己的照片,还有许多同学朋友的照片。“有一天可能是放错了,韩老师的照片混了进去,我突然发现对老师照片的反应速度超过了自己。找了好几个同学来试,结果都一样,就觉得应该要好好做个实验。”
20名研究生参加了实验——屏幕上随机显示一张面孔,参与者只需判断它朝向哪一侧。“但我们暗中在测的是响应时间,”韩燚娜介绍,“显示的面孔可能是参与者本人或是其导师的,结果表明参与者对导师面孔的响应时间更短。”换成参与者本人和其他导师的面孔,这些导师跟参与者的“老板”地位差不多,却不能引发他们的快速反应。实验室的合作者后来在美国做了同样的测试,美国的研究生们对自己的脸反应更快。
“以前有人物实验,比较希特勒等名人面孔,对‘好人’的反应快于‘坏人’。对蝴蝶、花这些美好的东西,反应都要比不美的东西快。”马燚娜解释,人会把自己的面孔视作积极正面的,所以反应更快。“但当坏的东西可能会带来威胁、担忧时,比如看到老虎、蛇的照片,会比好的反应还快。”
“中国的教育以批评为主,大家很怕受到老板的负性评价,”马燚娜笑着说,“老板虽不至于像蛇和老虎,但多少会产生恐惧感。韩老师已经非常和蔼了,我们还是会紧张,所以反应快些。”相反,在强调个人主义的社会环境中,等级关系对自我意识的影响就比较小了。
发明奖
鼻涕收集器:发明就是图一乐儿
感冒了,流鼻涕了,擦吧。鼻头都擦破了,鼻涕还在流?那也只好一边龇牙咧嘴,一边忍着疼继续擦。可偏偏有人病了还不安分,居然在想“有什么装置能够吸鼻涕呢?”你说他有创意也好,重口味也罢,反正“鼻涕收集器”就这么设计出来了。
土木工程专业的赵尹龙,形容自己“爱玩”、“闲不住”。一次感冒中把鼻头擦破了的他,萌生了做个“吸鼻涕装置”的想法,在不影响呼吸的情况下把鼻涕吸出来。“我听说医院里有给重症病人吸痰的机器,原本想借用吸痰器的原理来设计,后来突然意识到,感冒流鼻涕的人虽然呼吸不顺畅,但不需要借助外力进行呼吸,而且也没失去四肢的活动能力,跟在重症病房里的人是有很大区别的。我走了个弯路。”
有一天,一位当了妈妈的同事给了赵尹龙灵感。“她带了一个小瓶子(吸奶器),我意识到只要改造这个就够了。”吸奶器有一个负压装置,出于卫生和安全的考虑,妈妈使用吸奶器后母乳进入瓶子的整个过程跟外界没有任何接触。“这种原理和状态与鼻涕收集器非常相似,吸出鼻涕后不跟其他结构接触,也是很好的事情,至少不算恶心了吧。”
在赵尹龙的设计图上,“鼻涕收集器”的样式与吸奶器颇为相近,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如何适应不同鼻孔的形状和孔径。“可以借鉴耳塞的设计,用大小不同的胶套来适应不同的人,”赵尹龙笑着说,“这玩意儿只要在现有的产品模具上稍加改动,就能实现工业化生产,不过恐怕没有企业愿意投产吧。”
赵尹龙把自己的“鼻涕收集器”视作一个小玩意儿,它的意义在于“分享一下,让大家乐和乐和就行”。顿了顿,他又认真地说:“但我确实认为好的发明不是很遥远很严肃的东西,比如世界上最赚钱的两项专利,你猜是什么?一个是瓶盖,一个是带橡皮头的铅笔。跟生活越接近,意义才越大。而最难得的,是能够永远愿意动脑筋,对生活保持乐趣和好奇。”
菠萝科学奖给出的获奖理由是,鼻涕收集器的伟大之处在于,广大潜水爱好者、吸烟人群、宇航员、接吻的情侣等各个类别的人们可以不受鼻涕太多太堵的困扰,在空气质量急剧变差的今天,能让你自由畅快地呼吸。
菠萝ME奖
“劈砖教授”:不神奇,就是杠杆原理和冲量定理
他脱下外套,左手将红砖牢牢按在桌边,一半悬空。深吸一口气,右手做刀,猛地向下砍去,“啪!”砖块应声而断。这不是在拍武侠剧,也不是哪个气功大师在表演,而是四川大学“科学工程实践”的课堂。
干净利落地劈过砖后,四川大学副教授魏骁勇拍拍手上的灰,在同学们阵阵掌声和此起彼伏的“哇塞”中走回黑板旁边,淡定地列出物理公式,讲起了劈砖的奥妙。
“我想让学生最直观地明白科学原理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回忆起去年10月的课堂徒手劈砖,魏骁勇这样解释自己的初衷,“以前接触过武术,有一点点功底。劈砖是武术传统实践项目,直观有趣,又包含科学原理。我通过现场劈砖,再配上原理解释,希望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避免“掉链子”,魏骁勇私下做了好几次实验。“这需要勇气——如果切断了,手就没事;稍微有点犹豫就劈不开,手会非常痛。像我第一次实验就没成功,手疼得够呛。”后来他察觉到,砖头下面垫的纸板可能会缓冲力道,把纸板拿开再试,就成功了。
“不神奇,就是杠杆原理和冲量定理。”魏骁勇总结着经验,“砖头悬空的部分多,与桌面边缘就形成了一个省力杠杆。劈砖的动作快速、用力,手和砖作用的时间很短,根据冲量定理,会产生很大的力。只要方法得当,很多人都能劈开。”
劈砖当天,魏骁勇先把砖交由同学检查,还用砖头砸了一个核桃以“验明正身”。学生们举着手机团团围在老师身边,争先恐后地记录这课堂上罕见的一幕。视频上传网络后,“劈砖教授”迅速走红,被不断要求再次表演。魏骁勇说:“前后大概劈了十几块砖,手都有点肿了。”
由于吸引了广大公众,让大家学习或者说复习了物理知识,对科学传播起到有益的作用,魏骁勇获得2013年菠萝科学奖的“菠萝ME奖”。在他看来,劈砖这件事本身并不新颖,是自己副教授的身份引来了如此大的关注。比起劈砖本身,他更希望大家关注这背后的思维方式。
围观
2013
菠萝科学奖
-物理奖:
假发顺滑度分级标准
-化学奖:
公鹦鹉腚尖上的求偶利器
-数学奖:
男生追女生的数学模型
-心理学奖:
中国人识别老板的脸更快
-医学生物奖:
围观江豚妊娠期的300天
-幻想奖:
《三体》
-发明奖:
鼻涕收集器
-菠萝U奖:
12306订票网
-菠萝ME奖:
川大教授劈砖
2012
首届菠萝奖
-物理奖:
猴脑控制机械手
-化学奖:
瓦罐鸡汤主要滋味物质研究
-数学奖:
龙年春晚机器人舞蹈表演
-心理学奖:
数钱可以减轻疼痛
-医学生物奖:
Y染色体鉴别曹操身世之谜
-幻想奖:
《小灵通漫游未来》
-发明奖:
上古观察者
-菠萝U奖:
抗议食堂涨价事件
-菠萝ME奖:
浙大饮水机娘
解词
菠萝科学奖
搞笑诺贝尔奖九大奖项
由果壳网与浙江省科技馆合力打造,以“向好奇心致敬”的名义寻找充满想象力的科学研究与事件,并与更多人一起分享。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曾阐释:获奖者都是真正的科学家,入选作品必须在正规杂志或者学术交流会议上发表过,专家评审团也由中国顶级的科学家组成。星光评审团则为严肃的科学注入了新鲜空气,由他们进行次轮筛选评奖,以确保菠萝科学奖的原发性幽默基因。
搞笑诺贝尔奖
菠萝科学奖被视作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后者由美国一本幽默科学期刊《不可思议研究年鉴》创立。每年在诺贝尔奖颁奖前都会展开评选,入选的科学成果必须不同寻常,在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其目的是选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发笑,之后发人深省”的研究。颁奖多在诺贝尔奖颁奖前一周举行,地点目前固定为哈佛大学。奖品是用廉价材料制成的手工艺品,但颁奖者却是货真价实的往届诺贝尔奖获奖者。
九大奖项
菠萝科学奖在基础学科中,设立了物理奖、化学奖、数学奖、心理学奖和医学生物奖。此外还特别设立了菠萝ME奖——在上一年度科学传播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菠萝U奖——上一年中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科学传播事件;幻想奖——鼓励想象力,并不需要发表在期刊或者会议上,并不关注创造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发明奖——继想象之后,把可能世界变成现实的行动,并不关注创造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主笔:魏婧
素描:宋溪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