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电动汽车,就跟“环保”、“省油”、“价格实惠”这些词联系在了一起。电动汽车行业,虽然已发展多年,但对大众来说仍是新兴事物。东阳的蒋丽平女士在不正规的店里买了不正规的“电动汽车”,结果车子在充电时发生了自燃,烧了个精光。
为什么要给这里的电动汽车打上引号?其实,蒋丽平买的并不算是“汽车”,而是只能在特定场地内使用的电动场地车,两者的差距就像轿车和货车。
没法上牌、买保险的“电动汽车”自燃了
去年11月22日,家住东阳市南市街道的蒋丽平,从蒋婷经营的某电动汽车行购买了一辆“电动汽车”,车子是山东德州一个叫“锦泰”的厂家生产的,价值1.88万元。
蒋丽平在东阳市区工作,平时上下班、接送孩子,需要用车。看着车子便宜,蒋丽平就买了一辆代步。
蒋丽平说,她对电动汽车了解的不多,车子买来后,也没有保险、上牌等环节。“卖家说可以直接开的,不用办手续。”
蒋丽平并不知道,这辆“电动汽车”并不是汽车,而是只能在特定场地内使用的电动场地车。没法上牌更没发上保险,而不是卖家所说的“不用办手续”,开着这车子上路,本身也属于违法行为。
今年3月15日晚上8点半,蒋丽平像往常一样给停在车库的电动汽车充电。
次日早上6点钟左右,邻居发现车库起火,赶忙报了警。车库被烧了,电动汽车也烧了精光,直接经济损失达2.1万元。经消防部门认定,该火灾系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故障引起。
理赔不成,工商出面协调
一般的汽车发生故障、事故、自燃,车主都会找保险公司,而蒋丽平却没了辙。车子买来后一没上牌,二没买保险,在“裸奔”的情况下出了这起事故。
事发后,电动汽车行老板蒋婷接到消息很快赶到了蒋丽平家里。
蒋丽平提出了赔偿经济损失5万元的要求,蒋婷态度不错,当场她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只是答应对方,“厂家赔多少,我就给你多少。”
但之后,此事却一直没了回音。
于是,蒋丽平投诉到了东阳市工商局,请求工商局出面协调。
拿着蒋丽平提供的购车凭证、合格证及消防部门的认定书,工商局工作人员找到了蒋婷。向她明确说明商家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消费者遇到问题,找商家是正确的,而商家可以据此向厂家追偿。
最后,在工商局的努力下,双方达成协商:由电动汽车行赔偿给蒋丽平现金人民币1.7万元。
厂家三不管,商家自掏腰包赔钱
事情处理结束,蒋婷将车子的残骸运回了电动汽车行。但蒋婷告诉记者,实际上她根本没法据此向厂家追偿。
“打了好几次电话,他们说只管卖不管事。”蒋婷说,厂家态度强硬,明确表示不会为此承担责任,而鉴于厂家远在山东德州,来去一趟也相当不划算,所以只能自掏腰包。
因为没有办理过营业执照,蒋婷除了赔偿1.7万元,还面临工商部门的进一步处罚。
事实上,蒋婷店里只卖两种“锦泰”牌的电动汽车。一种是从现有的成品车里直接批量购买,进行二次销售,另一种是下订单预订然后由对方运到浙江东阳来卖。
说起来,和汽车行业早期的代理销售模式有点像,但蒋婷的电动汽车行和厂家之间的联系更弱,甚至连一般的伙伴关系都算不上。
蒋婷的电动汽车行去年年初开业,算起来刚好1年。
蒋婷说,她也知道这个厂家不大靠谱,但像本地的众泰、康迪都已经有人在做,她只能选择另外的电动汽车品牌。
为此,她也有打算换个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