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汽车频道
买车要“合脚”“试鞋”至关重要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4-07 14:29:42

  刚刚结束的清明小长假,是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出行方案的第三次实施了。和去年国庆、今年春节时高速免费引起人们广泛议论的情况不同,对于这次的高速免费,媒体上的讨论并不多。为何会如此?在笔者看来,随着免费方案的实施与完善,人们的了解及接受是主要原因。

  这让笔者想起不久前习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的题目: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应该说,“鞋子合脚论”的背后,正是实事求是、不道听途说的务实态度,通过实际了解,形成对事物全面、客观的认识。

  其实,在购车方面,消费者也往往经历着这样的过程。对于一款车型的性能表现,最初没有什么概念,更多是在网上看看论坛、翻翻试车报告和评测文章,问问朋友。初步选定了几款车,再去4S店实际看看,坐进车里感觉一下,再试乘试驾一把。应该说,买车前的这个“试鞋”的过程,对影响消费者最终的购车选择,至关重要。

  然而,上述这种通常情况下的“试鞋”过程,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对厂家而言,似乎都还不够完美。一方面,对消费者来说,旁人的意见难免带有更多主观色彩,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对车辆的需求都不尽相同,因此完全根据论坛或他人的意见决定购车,难免有些“道听途说”的感觉。更何况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保证提供意见的不是厂家雇佣的“水军”,实在考验着消费者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人也许会说,旁人的意见只是最初参考,毕竟现在买车,去4S店试乘试驾已成为一种必要的流程。然而,4S店的这种试乘试驾,同样受到很大局限。由于不同4S店在试乘试驾路径的选择上几乎不具可比性,在体验项目的安排上专业性不足,因此,通过到店试乘试驾了解车辆性能,变得十分困难。特别是对于不同品牌4S店之间相隔较远的情况,消费者看3、4款车可能要花费一整天,费时费力。

  另一方面,同样由于4S店的试乘试驾在专业性和客观性上存在的不足,对那些产品实力过硬的厂家而言,怎样更好地让消费者感受产品的真实魅力,成为一件难事。特别是对于一些产品品质较高,但品牌相对不够强势,品牌认知度不及竞争对手的厂家而言,如何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让消费者“试鞋”,考验着厂家的营销水平。

  在这样的两难背景下,就不难理解为何国内车展频频被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卖车的味道太浓。在国内汽车消费仍处于增长期,消费者在车辆方面的专业知识仍有所欠缺的情况下,通过车展对车辆进行集中对比、选择,成了消费者自动自发的一种“试鞋”过程。平心而论,车展现场各厂家集中亮相的形式,也为竞争车型之间公平较量提供了一种绝佳的机会。

  从市场层面看,这种较量,有利于消费者作出最适合自己的购车选择;而从专业的角度,这样的较量也让业内分析人士和厂家之间对汽车产品的整体水平有一个综合把握。不过,略显遗憾的是,这样的较量更多是静态而非动态的,车辆在展馆内的展示,更多只是让参观者对外观、内饰等设计元素和相关装配水平有所了解,对于车辆的具体性能则只有一张冷冰冰的参数配置表。实际上,在法兰克福等国际主流A级车展上,一种动态的展示方式已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参观者通过主办方聘请专业第三方机构设置的专业试乘试驾场地,和能充分体现车辆性能的试乘试驾项目,在同一场地感受不同车辆的表现。由于主办方的号召力和第三方机构的中立地位,这种动态体验在体验的便利性、安全性、车型数量、项目设置专业程度,以及不同车型可比性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了解,在即将到来的上海车展上,动态展示将成为一大亮点。主办方预计在近两万平方米的动态展示场地将接纳超过40万人次的消费者现场关注。消费者可以在这里,通过专业的试车项目体验,体会不同车型之间的性能差异,为购车提供真实、直接的参考。如果将购车前的试车项目体验体验比作“试鞋”,那么,通过车展上动态展示的方式“试鞋”,无疑效率更高,效果更明显,无论对厂家还是对消费者,都更有帮助。

 
来源: 新浪汽车综合 作者: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