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银行动态
四大央行本周议息 日本央行激进宽松箭在弦上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4-01 09:56:39

  澳大利亚联储、日本央行(日本银行)、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以及欧洲央行本周将相继举行货币政策例会。从近期各方表态来看,日本央行将实施更加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英国央行扩大量化宽松规模的可能性也因经济恶化而显著增加。

  日本央行预定于4月3日和4日举行黑田东彦担任央行行长一职以来的首次货币政策例会。在上月由白川方明最后一次主持的议息会议上,日本央行决定维持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水平(0-0.1%)不变,并将用于购入资产的基金规模按计划在2013年年底前维持在101万亿日元(约合1.0734万亿美元)。此外,上次会议还以匿名投票的方式否决了有关提前实施“无期限”购债方案的提案。当时分析人士就称,日本央行将悬念留给了4月初,在进行“黑白交接”后,日本央行势必实施一系列更为大胆的货币宽松政策,全方位突破白川方明时代的政策底线。

  据共同社报道,黑田东彦3月28日再次表示,将会带领日本央行实施激进的宽松货币政策,以此确保国内通货膨胀率迅速达到2%的预设目标,结束长达20年的通缩困局。黑田东彦在日本国会举行的听证会上指出,日本央行应做出强有力的承诺并向市场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在行动中有必要从质量和数量两个角度继续大力推进宽松货币政策,为了达到之前设定的2%的通胀目标,日本央行将“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

  日本总务省上周五(3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月份全国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较上年同期下滑0.3%。分析人士称,这与日本央行2%的政策目标差距明显,在货币政策会议之前公布,势必强化日本央行采取更为激进措施的决心。

  日本经济新闻报社此前针对20名经济学家和学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黑田上任后有可能推出的货币宽松措施包括:加大国债购入力度,将购入标的从短期国债扩大到长期国债;将原定于2014年开始的“无限期”资产购入计划提前实施;进一步扩大央行资产购入基金容量;增加交易所交易基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公司债等风险金融资产的购入比例;降低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准备金的利率等。

  黑田在国会作证时也称,将购买日本国债由3年期扩大到5年期是选项之一,还可能寻求通过购买中期和长期资产进一步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同时可能取消之前日本央行自己设立的公债持有量与流通中现金比率的上限。

  还有消息灵通人士表示,黑田打算将日本央行的已有两个国债购买计划重新整合并制定新的目标。其中一个创建于1966年,主要购买期限较长的债券,不与货币政策挂钩;另一个由前任白川方明在2010年建立,主攻3年内到期的债券,是日本央行目前的主要货币工具之一。如果两者合并,每月的总体购债规模可能充当日本央行实施新的宽松货币政策的目标。

  日本央行有9位货币政策委员参加本次议息会议,刚刚履新的黑田东彦可能没有足够时间就上述变革与其他委员交换意见,因此本次会议的成果可能会打个折扣。若一些重大问题无法达成共识,比较有希望的新政集中在“从短期国债过渡到长期国债”和“扩大资产购买规模”两点之上。剩下的分歧留在4月下旬举行的会议上再做讨论。

  有可能同样采取激进宽松货币政策的是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市场预计,在为期两天(3日至4日)的议息会议后,英国央行可能宣布保持现行利率政策不变,但将扩大资产购买计划。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此前在宣布政府春季预算案时表示,英国央行将进一步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未来一年将继续使用资产购买工具,为经济提供更多动能。有分析称,奥斯本的表态暗示英国央行将效仿美联储,将货币政策与经济表现以及失业率等主要指标“挂钩”,意味着其量宽规模有可能扩大,采取的手段也会更加灵活。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预测,英国央行有可能将资产购买计划增加250亿英镑,总规模达到4000亿英镑。

  此外,4月2日和4日,澳大利亚联储、欧洲央行将分别举行议息会议。从2011年底至2012年底,澳大利亚联储累计降息175个基点,但进入2013年后,澳大利亚联储一直处于政策观望期,但表态上偏向宽松。市场预计,本次澳大利亚联储按兵不动,年内是否仍有降息可能性,要视议息会议后发布的声明而定。同样,欧洲央行继续维持当前利率水平的可能性较大,但也存在降息空间。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