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是人类的朋友,这些可爱的精灵总会给人带来许多美妙的感觉。浙江现在有些什么鸟?栖息在什么地方?种群数量是多少?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去年12月份,我省启动了为期5年的第二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日前,记者跟随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鸟类调查组在野外调查,追踪鸟的踪迹。
鸟儿亦喜亲近人
鸟类调查方法之一是样线调查:在野外调查开始之前,先在地图上系统地布设好样线,调查人员沿样线开展调查。
一早,我们跟随野外调查组出发了,带队的是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调查评估室副主任吴伟志。样线起点设在临海市大田乡双田村,终点在大洋街道双桥村海拔600多米高的“顽皮尖”山顶,直线距离长4公里。这一段样线包括了田野、村庄、低丘、山地等多种地形地貌。
队员边走边观测,通过辨别鸟的叫声、观察鸟的形状,确定鸟的种类,记录鸟的数量。其中有2.5公里是沿着山沟向上攀登的山路。窄窄的山路又湿又滑,两边箬竹丛生,长长的箬叶划在脸上生疼。爬上山顶,已是中午12时,用了近4个小时。虽说样线只有4公里,但一路走村穿林,下沟上山,实际走了10公里还不止。
这一路上我们共发现了30多种鸟类。最多的是麻雀,红头长尾山雀、灰框鹊鹛、牛头伯劳等也有出现,但数量很少。山林与村庄的交界处,是发现鸟类最多的区域。吴伟志说,山地与平原的交界处,鸟类便于筑巢和觅食,所以鸟类资源丰富。而真正在高山密林,仅有少数大型猛禽活动。“其实,鸟也喜欢和人亲近”。
珍稀候鸟悄现身
当天下午,我们又赶到三门湾六敖镇正峙村滩涂上进行定点观测。这是鸟类调查的另一种方法,即在选定的点上进行持续半小时以上的观测。
空旷的海边,风很大。没多久,大家都冻得鼻子通红。由于大部分滩涂都被海水淹没,只观测到苍鹭、蛎鹬、罗纹鸭等几种鸟类。
据了解,我省海岸线绵长,沿海分布的滩涂、岛屿、港湾等湿地,是不少候鸟迁徙的重要落脚点和栖息地,其中不乏珍稀鸟类。
调查组继续移师温州,沿着苍南县江南海涂围垦工程II标项目的围垦海塘进行搜索。突然,我们在85倍的单筒望远镜里,发现2公里开外的海涂上有一群鸟儿正在觅食。从那琵琶型的大嘴巴看,很像是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属于国家II级保护动物,全世界目前只有2000多只。为了观察得更清楚一些,队员们以海塘作掩护,小心翼翼向鸟群靠近,当距离只有500多米时,大家看清了,那里,总共有6只黑脸琵鹭和6只白琵鹭。而白琵鹭也是国家II级保护动物。
为了将黑脸琵鹭尽可能清晰地拍摄下来,调查组的一名队员蹑手蹑脚、尽可能轻地向鸟群靠近。但当接近到距鸟群150米左右时,前面一片开阔的滩涂,让他再无任何东西可隐蔽了。这时,近处觅食的几只小天鹅大概发现了异常,呼啦啦地飞向天空,惊动了12只琵鹭也一起向远处飞去。
那天,吴伟志最后悔的是没有把“打鸟的炮”(超长焦距摄影镜头)带来。“这样珍贵的拍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他说。
生态变化晴雨表
“对鸟类的调查,实际上是对鸟类栖息地的调查。鸟类种类、数量的变化能够直观地反映当地的生态环境的状况。”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主任、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刘安兴表示,1997年至2000年间,我省开展了第一次野生动物调查,基本查清了浙江野生动物的数量、类型等。由于距第一次调查已相隔10多年,现有的野生动物资源数据已经不能全面反映野生动物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于是,我省启动了第二次野生动物调查。
据介绍,这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计划到2016年结束,合计要完成1000多条样线和上百个样点的观测调查。“鸟类分留鸟和候鸟,留鸟是指像麻雀这样不迁徙的鸟类,白鹭等属于候鸟。候鸟又分为冬候鸟和夏候鸟。这样,同一条样线冬季和夏季要各调查一次。现在正是调查冬候鸟的时候。”
“总的看,鸟类资源近几年在数量上又恢复了增长的趋势。”刘安兴告诉我们,浙江有记录的鸟类资源共有400多种,这次调查启动没多久,已经发现了160多种,其中有不少是珍稀濒危的种类,譬如卷羽鹈鹕、黑脸琵鹭等,还有一些猛禽。“说明这些年通过封山育林、1818绿化造林行动,部分地区特别是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改善。”
另一个比较可喜的变化是,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爱鸟护鸟的意识在增强。吴伟志告诉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各地爱鸟护鸟组织、普通群众的帮助。“一些猎人、护林员甚至主动充当调查队员的向导。”
“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很好。”据吴伟志介绍,由于过度围垦,沿海滩涂面积快速减少,已经对一些珍稀鸟类的栖息地造成影响。像黑嘴鸥,第一次调查发现有3000多只,这次调查只记录到200多只。这次发现黑脸琵鹭、白琵鹭的温州湾湿地,曾是省内最好的水鸟栖息地之一,但现在其湿地生态系统也遭到破坏。
那一天,当黑脸琵鹭、白琵鹭向天边飞去的时候,所有的队员心中都充满惆怅:大家不知道,未来,它们是否还会在此出现,还是最终选择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