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北京今年清明首发“祭扫指数”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29 09:40:24

  昨天,志愿者向李大钊烈士像敬献花篮和鲜花。当日,“继承革命传统、建设首都民政”红色共祭暨清明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在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举行。

  今年清明期间,全市扫墓点共147处,比去年增加了14处。民政部门预计,全市扫墓群众将会超过320万人次。市民政局昨天发布今年清明期间的服务内容和今后的殡葬事业发展计划。

   “祭扫指数”引导错峰出行

  清明期间的祭扫时间、人流和车流都高度集中。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介绍,今年的清明祭扫集中服务日为3月23日至4月6日,共15天。其中,扫墓服务高峰日为3月30、31日和4月4、5、6日,共5天。由于清明节5个高峰日的间隔短,因此清明假期的4、5、6日三天将面临人流、车流高度集中,特别是清明节当日(4月4日),可能会创下本市清明祭扫的单日新高,祭扫小空间、小时段、高密度的情况依然存在。

  为此,今年清明期间市清明节指挥部将每天发布“祭扫指数”,通过预测祭扫的人数,引导居民合理避开高峰时间,错峰祭扫。根据往年情况,一般下午祭扫的人数会比上午少很多,下午两点以后就更少了,市民政局殡葬管理部门建议大家尽量安排下午前往祭扫。天气回暖后,有些市民扫墓的同时又举家出游。届时,祭扫活动与踏青郊游活动重叠、清明节期间车辆不限号、高速公路不收费等因素,给路面交通和扫墓点服务带来更大压力。

  今年全市新增14个扫墓点,主要是顺义区的农村公益性公墓,这些扫墓点多在山区,清明祭扫环境复杂,防火压力较往年增大。

  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全市各扫墓点将在醒目位置设立清明志愿者服务站,共有千名志愿者义务服务。八宝山等公墓还将开通10余条扫墓点摆渡车,方便市民换乘公共交通。各扫墓点将平价销售丧葬用品,并免费提供水桶、油漆等祭扫用具,以及手机充电器、老花镜、剪刀、胶水等物品。市属各经营性墓园将提供300余部免费轮椅服务。清明医疗保障点将有20余部急救车辆现场保障。

  为缓解高峰日拥挤,本市还免费开通网络祭扫平台,以八宝山在线和96156为平台载体,提供免费网上纪念馆。八宝山和昌平区扫墓点还对有特殊时段祭扫要求的家属开通了提前预约服务,服务时段为早6点至晚8点。此外,东城、西城、石景山等区还将举办社区集体共祭活动,服务非京籍人员、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

  百万鲜花倡导文明祭扫

  清明期间,全市将免费派发100余万枝鲜花,倡导鲜花祭扫,代替纸钱、供品。顺义区等部分区县还将免费发送花链。各扫墓点还将提供系黄丝带、写许愿卡、集体共祭、网络祭扫等文明环保的祭扫方式。扫墓点还将开展引导活动,提醒市民将果蔬点心等易腐烂的供品及时带离墓地,以保护墓园环境清洁。管理部门还提醒市民尽量不要带宠物到墓园,祭扫时注意遵守墓园规定和社会公德。

  市属扫墓点将设立30面祈福墙、100棵祝愿树,在扫墓点印发清明文化手册、开展以“文化清明”为主题的许愿墙留言等活动。位于昌平区的天寿陵园,清明节期间将开展首届民俗文化节活动。全市各社区将发放15万个“绿色清明、文明祭扫”环保纸片香皂,5万个“绿色清明美丽北京”环保袋,5万册《绿色清明文明祭扫》宣传折页。同时,全市12个主要地铁站出入口及换行通道将设立清明宣传指导牌。

  生态安葬目前不足10%

  随着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殡葬占用土地的问题日渐突出。市民政局殡葬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后将通过各种引导措施,大力推进生态安葬方式。争取在“十二五”结束时,生态安葬的数量能达到当年的30%到35%。

  目前,本市的生态安葬主要包括立体安葬、骨灰撒海、骨灰深埋、树葬、花葬等几种方式,被形象地称为住楼、融海、与树同绿、与花同艳。其中,立体安葬(骨灰墙安葬),主要以长青园公益性立体安葬为代表;骨灰深埋主要在八宝山人民公墓的怀思阁开展;树葬则在长青园骨灰林基地(朝阳区)、长安园骨灰林基地(海淀区)、景仰园骨灰林基地(昌平区)等多个公墓开展;花葬主要在丰台区的思亲园骨灰林试点。骨灰撒海的安葬方式,则是选择在塘沽港的渤海举行,是彻底不保留骨灰的一种安葬方式。不过,目前本市选择生态安葬的比例不足10%,传统殡葬文化仍占主流。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