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嘉宾:冯平(化名),1978年生,学历大专,业务经理,身高168cm。
女嘉宾:丁钰(化名),1982年生,学历本科,事业单位员工,身高162cm。
一个是销售高手,多少笔订单凭他的伶牙俐齿一一拿下,生活中他最害怕的就是漏接电话。一个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的工作几乎都在重复昨天的事情,“稳定”不仅形容了她的工作,也是她个性的写照。把这样的一对看似不搭界的男女嘉宾约在一起见面,记者本以为可以让男生带动气氛,然后拭目以待他们互补的个性能不能擦出火花。但是整个约会过程却让记者大跌眼镜——除去开头的自我介绍,男嘉宾简直“金口难开”,全程说的话不超过5句。
更令人尴尬的是,沉默的男主角却带了一个幽默健谈的陪客,囧得女嘉宾事后对记者直摇头:“整个聊天过程都由他的朋友主导,两个人相比之下,反倒更像他朋友在跟我相亲。”
后援团“势均力敌”
约会那天下午,女嘉宾和记者几乎同时到达约定地点,这个时候离约会时间还有20分钟左右。陪她一起来的,还有她的爸爸和舅舅。两位家长赶来,一来是给她把把关,二来也给她壮壮胆。在等男嘉宾的时候,记者先向他们介绍了一下对方的情况,女嘉宾听得不露声色,只表示“见了面再说吧”。
本打算男女嘉宾碰头后就离开的爸爸和舅舅,却在男嘉宾到来后,迈不开脚步了。记者看到男嘉宾也带了一名男性朋友作为自己的后援团,觉得双方倒也“势均力敌”,于是就索性拉他们坐到了一起。但没过多久,记者就开始怀疑这个决定是否正确了。
陪客太“抢风头”
也许是因为对方家长在场,男嘉宾表现得有些紧张。时不时会响起的电话,也让他有点手足无措,每次接起,他都会朝女嘉宾和她的长辈尴尬地笑笑。好在他的朋友挺幽默,总能适时地化解尴尬,而且还会挑起一些时下的热门话题,最切“要害”的是,这位陪客对手机颇有研究,这和女嘉宾的爱好不谋而合。
一开始,气氛很和谐,慢慢地记者就察觉出了异样。聊天中,都是男嘉宾的朋友在问女嘉宾平时爱好什么、生活工作情况等,男嘉宾自己反而静静坐在一旁,只是偶尔被点到名了才回答几句。一个多小时下来,女嘉宾没加深对男嘉宾的了解,反倒是对他朋友的情况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了,而他朋友的风趣也逗得在场的人都合不拢嘴。
“小方平时很活泼的,尤其是谈业务的时候,经常滔滔不绝。今天一定是因为见到美女太激动,所以怯场了。”男嘉宾的朋友见主题有点“跑偏”,就一个劲地打圆场。可是好几次他想把话题引到男嘉宾身上,男嘉宾都接不上话。朋友无奈,一面尴尬地向记者使眼色,一面继续“抢风头”。
这一对——没戏
事后,男嘉宾向记者解释,自己当时实在不在状态,紧张加上对相亲这种形式没把握,所以才叫上已婚的生意兼生活伙伴来帮自己看看。对于整个相亲过程,男嘉宾倒不觉得朋友抢了自己的风头,反而还感谢他为自己解了围。至于对女孩子的印象,男嘉宾甚至用“不知道”和“你觉得呢”来回答记者,因为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相亲”。
女嘉宾的想法和记者意料中的一样:“看他一直有点游离在外的感觉,所以见了面也没了解多少,还是算了吧。而且他不该带一个明显比自己更讨女孩子喜欢的朋友来约会,让自己变成配角。”
记者感言:相亲不是“走过场”,别还没闹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莫名其妙地赶来,然后稀里糊涂地离开。直到见面结束,却还没找到状态,那是对机会的浪费。
很多人在相亲时都会带上后援团给自己壮胆,可是这后援团的选择实在是门大学问。平时自己信任和依赖的长辈不一定适合带去相亲,平时惺惺相惜的好朋友也不一定适合带去相亲……说到底,相亲是两个人的事,如果把握不好后援团的人选,记者还是建议单身男女不要带后援团了。尤其是长辈在场的话,会给对方造成压力,异性好友和过于优秀的同性好友更是相亲“大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