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邢台学院思想教育专业的杨海宽,在不久前参加了一次大学同学纪念入学十周年的聚会,23名同学聊着大学里的趣事和现在的工作、生活,这也是他们自2007年大学毕业以来的首次聚会。
然而,这次聚会并不是发生在饭桌上或KTV里,而是在各自的电脑屏幕前。聚会的载体是QQ群,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杨海宽的QQ信息提示音就没有断过,大家一边用文字聊天儿,一边在群内视频。“整个过程都很顺畅,只不过没有摄像头的同学很着急,说以后一定要买一个,以备下次聚会。”马迅说,由于群视频最多同时支持4个对话框头像,聚会只能以当年的辅导员为中心,先是每个同学说一句话,讲讲自己的感受和现状,然后再4个同学一组,轮流到镜头前亮相。
对于这次聚会的组织者、曾经的班级组织委员马迅来说,社交网络的发展使他努力了10年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平时,虽然大家一直有聚会的愿望,但是都很忙,时间难以协调。
近两年来兴起的社交网络已经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而是将分散的校友资源整合在一起,与同学定期网络聚会成了一种比较流行的现象。
对于已经毕业10余年的朱卉(化名)来说,与大学同学在网络上的交流则通过手机,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在微信里,大学同班同学建了一个32人的班级群,13个女生还建了个女生群。每天早上6点,大家就会开始“签到”,比比谁起得更早;上班、开会的时候,也会顺带闲聊“直播”几句;由于从事的行业相仿,大家还会在群里进行一些业务探讨。
今年45岁的王冠丰已经毕业20多年了,却在一年之内由“手机盲”变成了“微信控”。他每天都把手机放在距离自己半米内的地方,上班时也忍不住多看几眼屏幕,有时候,一天都要充两次电。
在一次现实中的聚会上,几年没见的同学成立了班级微信群,从此以后,从孩子的教育到新出的二手房政策,群里的话题几乎无所不包。到了夜里,国内的同学睡了,国外的“时差党”又开始聊得热火朝天。
为什么迷上了网络聚会?马迅觉得,网络聚会不但方便,而且好处在于群里的话题能够带动所有人参与,不像现实中的小聚会,常常只是一小拨人在掌握话语权。
“在现代社会里生活其实是很孤独的,工作多年,大家都被磨成了老油条,平时要以面具示人,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都了然于心,跟同学聊天儿时则可以卸下面具,亲切很多。”王冠丰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之间的感情愈发珍贵,而社交网络则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另外,现实的聚会还能够显出贫富差距,混得好与不好的人都会觉得有些尴尬,在网上则不会有这种尴尬,谁都不会丢面子。”
事实上,线上聚会还拉动了线下聚会。“谁想召集饭局、锻炼、爬山、K歌,就在微信群里吼一嗓子,立刻就会有人回应。”王冠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