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90后”大学生雷浪声,毕业未满1个月,其团队开发的手机软件被腾讯以6000万元收购,成为千万富翁。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山东大学,97名学生由于成绩差、学分不达标等原因被校方劝退。
在大学这座人称象牙塔的“江湖”里,有人辉煌,就会有人落寞。辉煌的是因为努力,落寞却是因为自弃。“在被劝退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因为迷恋游戏或者厌学所致。”山东大学本科生副院长张树永介绍。从象牙塔跌落谷底,可惜、可叹。
争论由此而来。从批判大学的教育形式到网络游戏害人;从学校应“治病救人”到应该“杀一儆百”;从上大学无用论到创业者更看重自身能力;网络洋洋洒洒的观点、议论纷至沓来,似乎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大学教育形式。
其实,争论不可怕,可怕的是除了单纯的指责我们没有做任何别的努力。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率确实展现出不尽如人意的一面,社会似乎有这样一种舆论:一提起大学生,展现在眼前的就是眼高手低与能力不等同的学历。
高等教育普及化正在导致高学历光环的剥离。剥离有阵痛,而阵痛带来的应是“知耻后勇”而不是“自暴自弃”。
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该好好思考。从管理到教学,从知识到技能,从道德到做人,从就业到创业,是不是都无一遗漏地传授给这些正值青春的少年?不求面面俱到,即便是点到为止,人文气息的营造与关怀也会像一双无形的手把他们推向健康成长的轨道。
作为“天之骄子”的学生应该好好思考。当我们从高考的束缚中释放出来,在没有压力的四年中是不是把自己“放养”了?图书馆浩瀚的书海很少驻足,电脑前的凳子却几乎“坐穿”。要知道,无尽的“吐槽”抵不上一小时的认真。
套用一句台词“出来混,迟早都要还”。在大学里,认真努力地“混”,得到的是成功,像那位软件卖了6000万的大学毕业生一样。若真是稀里糊涂地混,即使侥幸没被学校劝退,未来的日子里,也许终究会被社会“劝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