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曝光投诉台
浙江曝七成手机不合格 业内质疑标准又旧又苛刻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22 16:01:03

  “工商局查出不合格,为什么这些手机能通过质监局的检测上架销售?”近日,浙江省工商局抽查的36个批次的手机商品中,合格率仅为25%,引发业内人士普遍质疑。此外,浙江工商部门所用的检测手段也受到了质疑,业内人士指出,其现在用的还是十几年前的国家标准。而其中一些检测方法,比如电池热冲击标准,以现有技术任何电池都难以做到,非常不合理。

  最新热点

  浙江75%的受检手机不合格

  据近日中新网报道,浙江省工商局近日从市场上抽取测试的36批次手机中,合格9批次,不合格27批次,批次合格率仅为25%。此次流通领域手机类商品监测对象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营业厅经销的手机商品。检查出有问题的手机包括三星、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菲利浦、HTC、ZTE、K-Touch、TCL、华为、海信、联想、德赛、夏新、步步高、E派、coolpad等知名品牌。

  据了解,此次测试项目主要包括:手机的外观检查、常温电性能、环境试验、静电放电、音频性能;充电器的外壳表面温度、输出短路保护、绝缘电阻、抗电强度、静电放电;电池的外观、0.2C5A放电性能、过充电保护、短路保护、热冲击等,均为国家标准规定的指标。

  针对监测情况,浙江省工商局已对不合格手机商品进行市场清查和立案调查,并要求经销单位停止销售不合格手机,召回已销售的不合格商品。如果消费者购买了与所列名单规格、型号、生产日期一致的手机商品可以要求经销单位退货,也可以拨打12315电话进行投诉。

  业内质疑

  为何能通过质监上架销售?

  “有趣的是,这些质量有问题的手机,为何能通过生产检查?”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表示。有本地手机生产商向记者表示,每一台行货手机在销售前,都必须经过“国家无线电设备管理局的型号核准证”、“工信部受理中心的入网许可证”、“CCC质量认证中心证书”三大认证体系。而对于运营商集中采购的手机,不但有上述认证,运营商更会进行入库测试,测试其采购手机的产品的信号、网络、稳定性。“但为何在运营商经销的手机竟然被工商部门发现75%不合格?当地运营商为何要购入这些不合格产品?在手机生产过程中,当地质监部门为何没有检查出问题来?还是工商局检测本身有问题?”据了解,一台手机的质量问题,往往牵涉到几个互相独立的部门,这导致相关产品质量有问题时难以监管。

  十几年前的标准现在还适用?

  同时,对于浙江工商部门的检测手段,不少手机业内人士也表示了质疑。有手机产业人士认为,手机发展如此迅速,但浙江工商现在用的还是十几年前的国家标准。而其中一些检测方法,比如电池热冲击标准,不但比美国欧洲的要求还要高,而且测试要求在极高温度下长达30分钟不爆炸,现有技术任何电池都难以做到,非常不合理。相关手机产业人士认为,类似检测标准已经超出了当今电池技术可以达到的水平,按该标准没有可以达标的电池,偶然达标也是运气好罢了。对于广州本地的检测标准和方式,有知情人士就称,本地相关部门的检测会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但在检测方法上不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

  此外还有厂商表示,浙江工商部门“可以要求经销单位退货”的规定根本没有可操作性。因为其中不少产品销量巨大,仅浙江省的退货就会让厂商亏损过亿,这等于逼手机生产厂家以后把手机和电池分开卖,于消费者更不利。

  链接

  自行检测手机可行吗?

  如果怀疑手机存在质量问题,自己拿手机去检测可行吗?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检测费用昂贵,即使用户认为相关产品有问题,实际上也很难自我检测。该业内人士说,检验费用往往要高出产品很多倍,即使存在质量问题,除非检验费为厂家必须支付的,否则厂家即使最后给用户退货,用户也可能赔钱。有法律界人士表示,国家应通过法律明确规定,如果用户自行检测出现问题,厂家必须赔偿检测费用。

 

 
来源: 大洋网 作者: 记者潘敬文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