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学英语被指“走弯路” 学者:不能只为考试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21 11:17:18

 

  英语学习是感性的过程

  北京晨报:学了这么多年英语,结果还是不会说英语,这是很多人都抱怨的问题,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邱耀德:我们在英语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从幼儿开始,一直到高中、大学都有。人在幼儿的时候,接受和认识世界主要是通过感性的方式,大量的图片、活动、声音等更容易被幼儿接受,但是许多幼儿园,跟家长说,“来我这里,三年保证背会多少单词”,家长也是一样,他会问“怎么我的孩子学了这么久还没记住几个单词呢?”这其实是一种认知的错误,小学同样如此。小学一到四年级,学习仍旧是感性的,到了五六年级,才开始逐渐形成理性的思维。到了初中,很多人可能觉得兴趣很重要,这没错,但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把应用放在首位,学生会说了,有了成就感,自然就喜欢学习了。到了高中,才可以开始背单词。但是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开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背下来,学生都在硬着头皮背,老师其实也硬着头皮教。因为老师对别人交差,怎么交差?单词记住了多少,语法懂了多少,最终通过考试来证明,分数好,就能交差了。

  北京晨报:是应用的缺乏导致学习效果的不好?

  邱耀德:应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谁也没有考虑过。其实,英语除了学习之外,还有一个欣赏和交流的功能,一些英语原版电影、动画片,也是非常值得欣赏的,比如《音乐之声》、《绿野仙踪》、《侏罗纪公园》等。很少有人用欣赏的方式去学习,而是为分数、为过级学习,这自然导致没兴趣学,现在很多家长为孩子学英语花很多钱,花很多精力,但是却只是一再地做无用功。

  英语教学秩序的混乱

  北京晨报:应用的问题应该如何改变呢?

  邱耀德:这其实也和教育方式有关,学校很少把活动当做一种教育方式,比如英语角这样的活动,实际上是另外一种学习,但是很少有学校做这些事情,只是教学生读书、做题。还有很多校外的学习班,也是如此,觉得学校教的还不够,继续教,这种混乱的英语教学秩序之下,就更难有应用的机会了。

  北京晨报:混乱的原因是什么?

  邱耀德:首先,没有贯穿始终的总体规划,一个从幼儿园、小学一直到中学、大学的总体的教育体系,其二,没有因势利导、及时补充的教育,比如成绩好的学生应该怎么教,成绩不太好的应该怎么教?老师对所有学生都是同样的灌输。

  北京晨报:那么您觉得改变这种现状的困难在哪里?

  邱耀德:第一,缺少一个整体的英语教育的思路,决定教育政策的人,应该有清晰的思路,我们的教育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学英语中真正获得收获。其二,考评方式应该有所改变,考评方式涉及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又涉及教材的问题。比如小学,我们现在有30套左右的教材,各自为政,没有相应的统筹管理。如果权威部门能够通过几年打造一套完整的教材,那么对于学生系统地、有步骤地学习很有好处。

  实践比考试更重要

  北京晨报:不少网友都觉得,学了很多年英语,考完试就全没用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邱耀德:确实如此,好多人学了十几年英语,的的确确也没用上。我曾经有一个想法,也跟很多人聊过,我觉得我们这么大一个北京,应该建一个全部使用英语的超市,超市里一切文字语言都用英语,主要是面向大中小学生,让他们能够在这里得到实践的机会,也可以作为一个实践的基地,就像军训一样。如果有了实践的机会,一年最少也可以用上两三次,这不是挺好的事情吗?此外,比如说电视频道中,我们至今没有一个全英文的针对孩子的频道,美国小孩早上五点起来就看电视,他们的语言接受能力自然会得到锻炼。

  北京晨报:所以,是否能够得到实践,也是学英语关键的问题之一?

  邱耀德:是的。很多是学完以后不出国,生活中又用不到,到最后跟没学没有什么区别。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城市管理者还没有一种对于英语学习的通盘考虑,如果不出国,学英语对国人会有什么样的意义?对外国人又有什么样的意义?

  ●英语作为一种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学,学多学少,是否会对未来有帮助,这都是每个人自己把握的。

  ●我们的英语以分数为评价标准,学生学习就是拼命地做题,如果考试的方法是读、听、交流,那么学生自然就会去学怎么使用英语。

  ●英语除了学习之外,还有一个欣赏和交流的功能,一些英语原版电影、动画片,也是非常值得欣赏的,比如《音乐之声》、《绿野仙踪》、《侏罗纪公园》等。

  ●学校很少把活动当做一种教育方式,比如英语角,实际上是另外一种学习,但是很少有学校做这些事情。

  ●今天,我们很多城市都有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计划,国际都市的标准之一就是要有很多人会用英语交流,这样才能名副其实。

  

来源: 北京晨报 作者: 编辑: 叶燕增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