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小学时的春游是每个人少年时代的美好记忆。但是近年来,不少学校因为怕出安全问题,将春游取消,或者改为“安全式”春游。简单、快乐的春游,变得越来越遥远。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快乐教育思想。对学生来说,春游是增加阅历,了解大自然,关爱大自然的一种很好方式,是师生共同亲近生态的一次最好表达。
春游还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中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少,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了解大自然的机会少,有些孩子不识花草,不辨五谷,而书本上的概念抽象,学生难以记住,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第二课堂。
笔者认为,在素质教育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因为安全问题让孩子远离春游无疑是因噎废食。其实,在“孩子盼玩”与“学校怕玩”之间,我们是能够找到平衡点的。
为了保证每个孩子的安全,学校不妨和家长一起,确定一个集中的春游时间,让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尽情玩耍。因为有家长的陪同,无论是沿途安全还是游玩安全,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孩子可以和同学尽情狂欢,过一次集体生活,真正享受春天的拥抱和快乐。
学校在春游之前做好“功课”,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春游的安全。春游之前老师去踩点春游的路线,春游之中带队老师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并认真检查学生春游时的必备品,向学生传授野外生存技能等,加上确保组织的车队有资质,交通工具达到安全标准,确保食品安全卫生,一般就不会出现问题。当然,我们也可以参照日本等国家的做法:在孩子出游前,统一给孩子投保。一旦发生事故,家长不会过度追究学校的责任,而是直接找保险公司解决问题。这样,考虑周全,学校就可以去掉“怕”字。
孩子长大的过程是一个由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实践性,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现在孩子的不足在于直接经验过少;第二就是群体性,孩子是在交往中长大,父母不能代替伙伴的作用。这两个特点决定着春游这种野外活动对少年儿童的不可替代性。把春游还给孩子,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