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浙江查获590只"电子狗" 车载探雷达设备涉及违法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20 08:20:51
查获的“电子狗”

  自从“史上最严交规“颁布实施以来,驾驶员违法安装使用“电子狗”的现象急剧增加,企图以此逃避电子监控设备拍摄。

  记者从浙江高速交警部门了解到,为了治理此类乱象,高速交警已加大查处力度。目前,全省已查获590起违法行为。

  “史上最严交规”下“电子狗”网上热卖

  新交规对于超速违法实行更为严厉的处罚标准——小型车辆超速50%以上,从原来的记6分提高到12分;超速20%-50%之间的,从原来的记3分提高到6分;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超速20%以上,记12分。

  不少驾驶员存在侥幸心理,导致“防测速”的电子产品热卖。

  记者从淘宝网上调查发现,虽然“电子狗”的名称已被屏蔽,但是打擦边球的称谓可不少,如“车载雷达预警器”、“导航测速一体机”、“车载导航一体机”等,并且很多店家的此类产品出现热销。

  在一家经营车辆配饰的网店上看到,店内的一款价格为300元的“征服者电子预警仪”,在最近30天内销量达到4030件。

  另外,记者也跟不少店家进行了交流,他们普遍反映“今年比去年好卖得多”。

  今年以来浙江高速已查590起超过去年总量

  记者从浙江省高速交警部门了解到,今年以来,截至3月18日,全省共有590起“机动车上安装和使用接收交通技术监控设备信号或者影响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正常使用的装置”的违法行为在省内高速上被查处。

  其中1、2月份被查处的,分别为296起和207起,大型车辆319起。

  “去年一整年此项违法的查处量共计462起,同期为121起;而今年3个多月查获的数量已远远超过去年的总量。”省高速交警总队江警官告诉记者。

  在被查处的319起大型车辆当中,绝大多数为大型客车。

  今年2月份,温州高速分水关卡点大队查获一起福建籍大客车违法安装并使用“电子狗”案件。驾驶员周某称:“我也知道这是违法的,只怪现在的超速处罚过严。如果超速20%以上,那我的驾证就要记满12分了,没法再开大客车,饭碗都要丢掉。”

  于是,周某在网上买了一个“电子狗”,目的就是为了接收测试设备发出的信号,以避免超速被抓拍。

  据一线路面执勤的高速交警反映,很多车主违法安装使用“电子狗”,动机在于预判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目的在于其违法不会被查处。

  “如果你能做到不想超速、不会超速,在高速公路上使用‘电子狗’又有何意义?”江警官说。

  仅储存已公布监控点的智能手机、导航仪这个可以有

  记者询问专业人士获悉,“电子狗”是一种统称或者俗称,它是一种电子产品,通过发射或者接收信号,检测是否有雷达测速仪。它和导航仪的区别在于,是否装有和使用雷达测速探测器。

  另外,它的安装和使用,会对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正常使用和交通技术监控设备信号的接收产生干扰。因此,在车内安装和使用此类产品,在浙江等一些省份会涉及到违法。

  根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十六条之规定:禁止在机动车上安装和使用接收交通技术监控设备信号或者影响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正常使用的装置。违法此项规定的,处以200元的罚款和收缴非法装置。

  “路面的测速设备是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频移量的计算,得出被测物体的运动速度。它在使用中会发出雷达信号。如果车辆使用装有雷达探测器的电子产品,在接收到信号后会马上报警,提示车主减速,那么就失去了通过测速达到控速的真正目的。”台州高速交警支队周警官告诉记者,有的电子产品如导航仪,如果仅仅是储存了已向社会公布的监控点,不构成违法。

  周警官介绍,有些驾驶员,用了“电子狗”也因超速被查处。他们都表示不理解——为什么安装了“电子狗”还会超速被拍?

  其实,很大一部分“电子狗”存在技术缺陷。比如,探测范围存在局限性,安装时如果将接收端口对准车辆左侧,那么右侧就很难被探测到。另外,有些测速设备的雷达波不同于一般测速设备,例如6F测速仪,它的雷达波很难被一些低端的“电子狗”发现、接收。

  目前,一线交警多将电子显示屏作为判断是否安装“电子狗”的重要依据。

  高速交警部门提醒广大驾驶员,请勿使用“电子狗”,以免造成事故隐患。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童俊 通讯员:张韬 金理岳 编辑: 童文丽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