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海口邮政花12万元换邮筒遭质疑:还有人写信吗?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18 12:39:30
 

海口街头更换的新式邮筒。南国都市报记者秦铭摄

  有市民认为写信少了花巨资换邮筒是浪费,邮政部门称为延伸服务而设置

  “近一个月来,海口街头新增了一批新邮筒,似乎都成为摆设。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还有多少信件需要通过这里寄出?”近日,网友王鹏发出一条微博,对此表示质疑。南国都市报记者从海口邮政局了解到,去年年底,该局耗资约12万元,将海口市区内50多个老旧的邮筒更换。在记者调查中了解到,现在快递、网络等多种通讯工具较为快捷,很少有市民还通过信件与亲朋联系。“耗资更换新邮筒,不就成了浪费资源吗?”不少市民质疑道。

  记者走访:海口部分邮筒成摆设

  3月11日上午,南国都市报记者分别走访了滨海大道、义龙路、龙昆南路、海府路等一些路段,看到在路边设置的邮筒有的已经陈旧,筒身上贴着各种小广告。而伫立在路边新更换的邮筒,则显得较为醒目。

  据介绍,新更换的邮筒约1.5米高,新邮筒在开箱时间标牌上进行了改良,更换为不锈钢片,防止掉漆、生锈现象,并且寄递口没有了本埠、外埠的区别。

  “好像从来没看到有人来寄信。”在海府路邮政局门前,一位住在附近的老伯告诉记者,他每天都在这里的石凳上乘凉,“能看到有工作人员来开箱,但看到里面的信件却很少。”这位老伯说:“有时候里面全是树叶、废纸之类的垃圾。”

  “设置在居民区的邮筒,有时候开箱看到里面都是一些垃圾。”海口邮政局海甸投递分局的投递员符光华告诉南国都市报记者,他负责海甸岛区域内的8个邮筒,其中有3个邮筒设置在海大校园周边,有5个设置在居民区。“学生上学时,海大周边的3个邮筒信件还比较多。”符光华说,都是学生邮寄的明信片、贺卡等信件,私人写的信件数量几乎为零。

  市民质疑:没人写信,为啥还要设邮筒?

  “现在有什么事打个电话就能说清楚了,写信很慢又麻烦。”市民符先生说,以前在部队服役时,由于通讯设备落后,通过信件与家人联系,转业后也通过写信的方式与战友们联系。但是现在就通过打电话与战友们联系了。

  “现在通讯很发达,很久以前就不写信了。”在国贸上班的王先生说,最近在路边看到崭新的邮筒,让他回忆以前生活的同时,不禁也提出质疑:“海口现在几乎没有人写信了,为什么还要设新邮筒呢?”

  市民许先生也同样疑惑:“现在快递已经代替了平信,邮政公司应该在提高快递服务、降低费用方面做改进,而不是将目光放在平信上。

  在受访的20位市民中,约有一半的市民都认为更换新邮筒有些浪费,甚至有市民也建议可以取消设置在路边的邮筒。

  海口邮政局:满足不同人群邮寄需求

  海口邮政局市场经营部林副主任在接受南国都市报采访时表示,邮筒是作为邮政网点的延伸服务而设置的,“网点晚上不上班,但是一些市民白天邮寄信件不方便,只能晚上投递到邮筒中。”

  据统计,2012年,海口邮政局共投递了约451万封普通信函,其中平信约200万封,挂号信约250万封。“200万封平信中,有大部分都是邮寄明信片、公司信件。”据介绍,现在快递服务发展较为迅速,作为高档次信函服务满足市场需求,但是平信作为邮政普遍服务的一部分,低档次的服务也要兼顾。他说,设置邮筒、信箱等,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邮寄需求,不能仅从经济角度看待这一问题。

  据介绍,新更换的邮筒每个花费约2300元,本次更换的50多个损坏的邮筒共投入12万余元。接下来,海口邮政部门还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陆续将一些老旧的邮筒进行更换。 

    相关新闻

  60后、70后、80后 还有谁在写信?

  □南国都市报记者秦铭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还有多少人在使用书信与远方的亲朋联系?南国都市报记者采访了几位60后、70后、80后、90后的市民。

  60后:书信是与家人联系的唯一方式

  住在国贸的孙先生说,曾经他在外上学的时候,主要是依靠书信来与家人联系,“当时如果有一个月收不到家里的信,心里就会有不安的感觉。”

  市民秦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件曾经是他与亲人联系的唯一方式,但现在网络发达后,也很少写信了。

  70后:长达8页信纸与父亲交流感情

  网友王鹏说,当天在路边看到崭新的邮筒,心中自然升起一种怀念之情,“以前我是用书信与父亲交流的。”王鹏说,在读高中时期,独自一人到海口读书,就通过书信与在琼海的家人联系,一次最长的信写了8张纸,与父亲交流。信件寄出后,等待回信的心情也是很迫切的。王鹏说,父亲在回信中会对他的情况进行评价,这也是对他一种鼓励。

  80后:交笔友靠书信来往

  “不知道80后是否都交过笔友,反正我交过。”80后王先生说,读高二时,同学之间很喜欢交笔友,他也经常在一些文学刊物上看到笔友信息,有意向的就会写信给对方,直到现在,王先生已经和一些曾经的笔友成了很好的朋友。

  除了交笔友,王先生也会给家人写信。“父亲是中学语文老师,当时写信还用文言文写。”王先生说。

  90后:短信成了现在的家书

  90后小林在接受南国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电话那么方便,还写信干什么。”小林现在独自一人在海口工作,常常是通过短信与家人联系。说起写信,小林则给出他的定义“短信就是家书,书信该成为‘古董’了”。

 

来源: 南海网 作者: 记者秦铭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