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
贝加尔湖地区阳光充沛,雨量稀少,冬暖夏凉,有矿泉300多处,是俄罗斯东部地区最大的疗养中心和旅游胜地。西伯利亚第二条大铁路——贝阿大铁路,西起贝加尔的乌斯季库特,东抵阿穆尔的共青城。铁路沿湖东行,沿途峭壁高耸,怪石林立,穿行隧道约50处,时而飞渡天桥,时而穿峰过峡,奇险而壮美。贝加尔湖大量的温水海湾和异域风情的奥利洪岛吸引大量游客到这里来旅游参观。再加上这里相对适宜的气候、美丽的风景、大量的自然和考古古迹、不同种类的生物群、清新的空气、原生态环境以及独特的休闲资源使得贝加尔湖拥有超高的旅游休闲潜力。奥利洪岛是6-10世纪古文化的最大文化中心,被认为是萨满教的宗教中心。这里的民族传统、习俗以及独特的民族特征都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湖呈长椭圆形,似一镰弯月镶嵌在西伯利亚南缘,景色奇丽,令人流连忘返。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
湖光山色
贝加尔湖确实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但又令人难以说出哪儿最美。在东岸,奇维尔奎湾像王冠上珍贵的钻石一样绚丽夺目。从湖的一侧驶向奇维尔奎湾,可看到许多覆盖着稀少树木的小岛,它们像卫兵似的保卫着湖湾的安全。湾里的水并不深,夏天在克鲁塔亚港湾还可以游泳。在西岸,佩先纳亚港湾像马掌一样钉在深灰色岩群之间。港湾两侧矗立着大大小小的悬崖峭壁。这里是非常适合疗养、度假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看到被称为贝加尔湖自然奇观之一的高跷树。树的根从地表拱生着,成年人可以自由地从根下穿来穿去。它们生长在沙土山坡上,大风从树根下刮走了土壤,而树根为了使树生存下来,却越来越深地扎入贫脊的土壤中,这是树的顽强和聪明。湖岸群山环抱,溪涧错落,原始森林带苍翠茂密,湖山相映,水树相亲,风景格外奇丽,被伟大的文学家契诃夫誉为“瑞士、顿河和芬兰的神妙结合”。贝加尔湖畔阳光充沛,有300多处温泉,所以成了俄罗斯东部地区最大的疗养地。贝加尔湖畔约有40座小城镇,以前这里居民可以取清澈纯净的湖水饮用,但是在今天,湖水业已受到工业污染,虽然如此,但湖水看上去依然很清澈。在冰雪融化的五月,可以看清四十米深水下的物体:其他湖泊能看透二十米深都是少见的。
贝加尔湖四周陆地冰封得比湖水早得多。从十月份开始,群山的峭壁就已经银装素裹,落叶松、云杉、西伯利亚杉等树林也盖满了冰雪,远远望去只见一片微微闪光的银色世界。未到一月,大部分湖面即已结冰,有的地方冰层厚达1.5米。当地人驾驶汽车和卡车在冰上打洞捕鱼。在风平浪静时冻成的冰层,就像玻璃一样透明,可以看到鱼在冰下游弋。但是大多数是起伏的大块浮冰。冰块常常迸裂,发出炮声似的响声。
传说
在湖水向北流入安加拉河的出口处有一块巨大的圆石,人称“圣石”。当涨水时,圆石宛若滚动之状。相传很久以前,湖边居住着一位名叫贝加尔的勇士,膝下有一美貌的独女安加拉。贝加尔对女儿十分疼爱,又管束极严。有一日,飞来的海鸥告诉安加拉,有位名叫叶尼塞的青年非常勤劳勇敢,安加拉的爱慕之心油然而生,但贝加尔断然不许,安加拉只好乘其父熟睡时悄悄出走。贝加尔猛醒后,追之不及,便投下巨石,以为能挡住女儿的去路,可女儿已经远远离去,投入了叶尼塞的怀抱。这块巨石从此就屹立在湖的中间。
贝加尔湖中还散落如珍珠、如宝石般的27个岛屿,最大的奥利洪岛,面积约730平方公里。
贝加尔湖的景色季节变化很大。夏季,尤其是八月左右,是它的黄金季节。这时节,湖水变暖,山花烂漫,甚至连石头也在阳光下闪闪烁烁,也像山花一样绚丽;这时节,太阳把萨彦岭重新落满白雪的远远的山峰照得光彩夺目,放眼望去,仿佛比它的实际距离移近了数倍;这时节,贝加尔湖正储满了冰川了融水,像吃饱喝足的人通常所做的那样,躺在那里,养精蓄锐,等候着秋季风暴的到来;这时节,鱼儿也常大大方方地相约在岸边,伴着海鸥的啾啾啼鸣在水中嬉戏,路旁,各种各样的浆果,俯拾皆是——一会儿是齐墩果,一会儿是穗醋栗,有红的、有黑的,一会是忍冬果……
冬天的贝加尔湖,凄厉呼号的风把湖水表面化成晶莹透明的冰,看上去显得那样薄,水在冰下,宛如从放大镜里看下去似的,微微颤动,你甚至会望而不敢投足。其实,你脚下的冰层可能有一米厚,兴许还不止。春季临近之际,积冰开始活动,冰破时发出的巨大轰鸣和爆裂声似乎是贝加尔湖要吐尽一个冬天的郁闷和压抑。冰面上迸开一道道很宽的深不可测的裂缝,无论你步行或是乘船,都无法逾越,随后它又重新冻合在一起,裂缝处蔚蓝色的巨大冰块叠积成一排排蔚为壮观的冰峰。
贝加尔湖出口的宽度大约有1000米,立于湖水出口正中央的巨大圆石称作“谢曼斯基”,当河水泛滥时,这块神奇的圆石会看上去像在滚动。湖岸溪涧错落,群山环抱。湖水杂质极少,清澈无比,湖水清澈的原因据说是贝加尔湖底时常发生地震,地震产生的化学物质沉淀湖底,使湖水净化,所以贝加尔湖总是清澈见底。湖水透明度竟深达40.5米,因而被誉为“西伯利亚明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