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村支书仅4天的陈云华正襟危坐,双手交叉,笑容有些拘谨,介绍起村里的情况。
他所在的竹林村,地处嘉兴南湖区新丰镇西南角,是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村。因为曾被报道过死猪量骤升,这个村子被人们与近日黄浦江漂浮的死猪联系在了一起。
曾任村委会主任、分管农业的陈云华坚决否认了这一说法。据他介绍,村里目前每天有20-30头大猪死亡,重量一般在50-100斤。也有刚出生便死亡的小猪,这个数量不好统计,但两者相加肯定没有报道中过万的说法。而且,村里并无河道与黄浦江相连。
因此,他认为,黄浦江里的死猪,并非来自竹林村。
12日上午,嘉兴市召开新闻通报会,表示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嘉兴生猪未发现疫情疫病源头可追溯
那么,这个争议中的“养猪村”,到底是现状如何?
80%以上村民都在养猪
每天有20-30头大猪死亡
竹林村,在秀城区(南湖区前身)更名前还是乡的建制,因而村里保留了不少的工业企业,但仍有80%以上的村民都养了猪。全村被209乡道自然隔开,西侧多是企业,有主要河道“千步泾”;西侧则是大量的猪棚。
步行去村委会的路上,隐约能闻到猪粪的味道,很是刺鼻。而就在距离村委会不到千米的水沟里,记者发现了一头已经死亡的小猪仔,头部已被浸成了苔青色,叮满了虫子。
记者留意了下东侧的主河道,水算不上脏,也闻不到刺鼻的味道。开货船的张师傅上岸买烟,他说东边企业多,养猪的人家集中在西边,河里见不到死猪,只有少部分人会扔在沟里。
循着他指的方向,穿过几条小路就是平整的农田了,能见到成排的猪棚。记者在胡家埭遇到了正在用杂草掩盖猪粪的胡大姐,她家的猪棚是组里(胡家埭)最大的,有近300头。
“这种天气小猪不太会冻死的,冬天冻死的多。”她说最近猪死得不算多,即便死了也不敢随便扔,都得扔到附近的垃圾房里,会专门有人来回收。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其它养猪户的确认。
离胡家埭最近的垃圾房就在余云线(X210)和209乡道的交汇处,是竹林村2号畜禽动物体临时投放点。在距房子还有五六米的地上,散落着蛇皮袋和一只死亡的小猪,阳光照射下很刺眼。
记者逗留了约5分钟,村民老王拎着一个绿色的塑料袋到了投放点,里面是两只刚出生便死亡的小猪仔。他说现在小猪一生下来就要接种疫苗,室温必须控制在8℃左右,温度控制不好,小猪就比较容易死亡。
“每天都有人来倒的,小猪居多,扔大猪的也有。”老王说病死猪家家户户都有些,只是以前很多生猪刚死不久,就被人低价回购走了。
据陈云华介绍,村里目前每天有20-30头的大猪死亡,重量一般在50-100斤。小猪的数量难以统计,但两者相加肯定没有报道中过万的说法。
专职人员回收死猪至处理池
单池需耗资5.5万容量40吨
在竹林村,类似的畜禽动物体临时投放点有7个。“我们早中晚有三次回收,都有专职人员负责的,然后投入无害化处理池。”
陈云华介绍,这种无害化处理池大约100个立方,能处理掉40吨左右的死猪,完全处理需要约1年的时间。嘉兴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蒋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处理池采用的是厌氧发酵技术。
记者算了一笔,按每天20头大猪死亡为基数,以平均重50斤相乘,每天竹林村至少有1吨死猪。显然,每个处理池仅能“坚持”一个多月。
“我们村里的猪冬天死亡的比较多,春天气温高了之后就好养了。如果一个池满了就会马上建新的处理池,费用在5.5万左右。”仅2012年,竹林村就新建了3个无害化处理池,而费用除了村集体财政外,还有部分的政府补贴。
目前,村里每头猪出栏都会由政府部门向农户收取10元的费用,主要用于支付病死猪的运输费用、补贴沼淹池建设等。每头猪用于处理池的补贴为0.3元。
前年,竹林村的生猪出栏量有20万头,2012年下滑到了11万头。记者在采访养猪大户时了解到,现在买出一头约200斤的生猪,要亏150-200元钱。行情下跌后,对于死猪的处理也就相对随意了。
但陈云华坚持,黄浦江上的病死猪不是来自竹林村。他说村里每星期都会组织三次夜间巡逻,虽然确有部分村民随意丢弃死猪于河道、水沟,但未出现过大规模丢弃的情况,且村里并无河道连通黄浦江。
12日上午,嘉兴市召开新闻通报会,表示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正按照上海市农委与我省有关沟通意见,继续协查死猪来源。
附近拟建设大型处理中心
每年能处理病死猪5880吨
离开村委会时,记者在村务公开栏内发现了一张环评告示,内容是关于南湖区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拟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的。
记者从该单位了解到,这个无害化处理中心规划建设在新丰镇07省道北侧,占地面积5609.27平米。估计投入使用后,每年能处理病死猪5880吨,还有120屠宰场不合格病变的猪肉。
相关负责人介绍,处理中心并不采用竹林村等行政村厌氧发酵的技术,而是高温蒸汽蒸煮化制。具体来说,就是在160-190度的环境下,压力控制在0.8-1.2千帕,对病死猪进行180-360分钟的高温高压化。
处理完后,油脂将作为工业油脂出售,固体残渣则烘干后作为有机肥生产辅料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