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交流讨论
北京减负八条:家长忧愁增老师压力大民办培训火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13 13:51:50
 
孩子说他不想上辅导班,但“妈要非让上也没办法。”进山/摄

  新学期开始,北京市教委下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通知从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严格禁止违规补课等八个方面作出具体要求。“减负八条”的正式实施时间为3月19日,不过,开学两周,早已接到通知的许多中小学校已经陆续出台各种减负措施。

  学生减负的提法已有十多年,这次被称作“力度很大”的举措到底能减轻孩子多少负担?会不会像春天里的一阵狂风来得猛去得急?有哪些措施可以保障这些要求贯彻到位呢?学生、教师、家长又是怎么看待这些减负措施的呢?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孩子作业减了家长忧虑增了

  3月8日晚7点,记者来到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馆青少年乒乓球培训中心的训练场馆,看到有20多个孩子正在紧张训练。“最近晚上来参加训练的孩子明显多了。”一个姓王的教练说,以前这个时间段来打球的大多数是学龄前的孩子,这些天放学后不少小学生也来训练了。

  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三四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超过半小时,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减负八条”中关于作业总量的控制让中小学生们放学回到家后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玩耍、体育运动、才艺培训……

  “以前我写作业要用一到两个小时,回家后吃完饭、写完作业就该洗漱睡觉了,这几天老师都没留作业,我可以尽情地在楼下玩一个小时……”朝阳区外国语学校二年级的一位学生说。

  “现在孩子的书本周一背去学校周五才背回来,平时都不用背回家了。”西城区宣武师范第一附属小学一年级的一位学生家长说。

  然而,据记者了解,也有不少的孩子并没有享受到作业减量后带来的轻松——

  海淀区某小学二年级的一位男生向记者“投诉”,现在学校不留作业了,但妈妈每天都会给他布置作业:阅读英文故事,做奥数题

  ……

  这些天,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家长们的一些忧虑——

  “平时不做作业,考试怎么办呢?”

  “女儿五年级了,最近每天就半小时作业,小升初能行吗?”

  北大附小的一位学生家长坦言:教委规定学校要给孩子减负,但是小升初、中考、高考的政策没有变动,光让局部放松,哪敢放松呀!

  海淀区一所小学的家长甚至准备联名向学校反映,要求恢复从前的作业量。

  在校学习时间少了参加校外补习多了

  通知对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进行了严格详尽的规定: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学校不得于8点之前安排教育教学活动。

  记者了解,已有一些学校调整了学生的到校和离校时间,没有调整时间的也将以前的晨读和早自习改为晨练,早到校的孩子可以在学校进行体育活动。

  “原来7点20分到校,现在改7点50分了,早上晚到校半小时挺好的,可以多睡会儿,上学路上也没那么着急了。”101中学初二年级的司兆岩说。

  推迟到校时间和晨读改晨练的举措普遍受到家长的欢迎。相比较,对学校调整离校的时间,不少家长颇有意见。

  海淀区的几所学校的一些家长向记者反映,孩子所在学校本学期取消了放学后的兴趣班,每天三点多孩子就放学了,这个时间多数父母无法去学校接孩子,孩子们放学后只有两个去处:要么跟老人或保姆回家,吃零食,看电视;要么被各种校外的辅导班接走,参加语数外的强化学习。

  在一个小学生家长的QQ群里,一些家长对学校的做法反映强烈——

  “教委规定的只是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不是在校时间,学校以前放学后的兴趣班都是手工、航模、科技制作、舞蹈、合唱,既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又能减轻双职工家长的压力,实在不应该在减负之列。”

  “现在社会相关配套资源匮乏,学生离开学校,其实没有啥合适的玩伴与安全的去处,为什么不建议学生在学校多玩一小时?”

  授课时间少了老师压力大了

  “现在作业少了,老师每天发短信都是说在课堂上没有完成作业的,回家完成。我问孩子,孩子说老师根本没有让他们在课堂上写。老师的短信,应该是想说,孩子回家做作业是孩子的原因,而不是学校的原因。”海淀区某小学的家长说,“老师现在也成了惊弓之鸟。”

  记者采访发现,谈到“减负八条”,老师们普遍对作业量控制这一条十分谨慎。尤其是一二年级的老师,完全不留作业似乎有时并不现实,有些老师偶尔会留5到10分钟作业,但这条作业并不让学生记在记事本上,而是“用脑子记就可以。”

  “减负不能减教学质量。不留或少留家庭作业,以前的课后练习就要占用一些课堂的讲授时间,对老师的40分钟的课堂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精讲又要多练,压力还是大了很多。”西城区一所小学二年级的一位数学老师说。

  一位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小学老师坦承,学生课业负担在各学校之间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过重的的确应该减负,但教育是有规律的,学生的记忆也是有规律的,新学的知识必须在一定的时间里重复呈现,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学得快忘得快。因此对家庭作业“一刀切”的做法也应慎重行事。此外,学生之间的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书写的速度不一样,如果课堂练习没做完,或发现个别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有欠缺,课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复习和巩固的。

  通知规定,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校进行排名,学校不得以考试成绩对班级、教师、学生排名。“这条内容多年来一再强调,说明这种现象一直难以杜绝。”这位老教师说,现在教师采用的是绩效工资,学生的成绩与老师的收入密切关联,只要还存在升学指标、排名和各校PK,学生的负担就很难真正减下来。要减学生的负,得先给学校和教师减负。

  学校辅导班停了民办培训班火了

  “严禁学校、教研机构、校外教育机构以任何名目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组织在校中小学集体补习文化课程或上新课,不得组织补习、辅导向学生收取费用。严禁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引导本校学生参加校外文体课补习班。”减负第五条规定,让不少家长也是喜忧参半。

  3月2日,海淀区一所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学生家长接到了某重点中学“坑班”停办退费的短信。这名正在中国交响乐团少年与女子合唱团视唱班外等着女儿下课的爸爸说,“‘坑班’是个鸡肋,现在他终于不用为此纠结了。”

  3月7日,西城区某名校初一年级的学生也收到了学校退还的本学期的补课费。“原来每个周末学校会组织集体补课,语数外三门上半天课,一学期交3000多元,现在学校的班没有了,只能去外面的培训机构上课了,一门就要3000元,还要东跑西奔的,太不方便。”一位学生家长忧心忡忡。

  西城区某重点中学的赵小乐这两天催促着妈妈给他报一个学而思的数学班,理由是寒假时他在那里上了辅导班后,开学后学校的第一次测查,他的成绩提高很多,排在班里前几名。

  这种学校公开的大班补课取消后,一些原本就存在的由学校个别老师组织的小范围补课也多起来。据记者了解,这种地下小班收费多在每小时200元以上。有学生反映,老师在课堂公开说,学校的知识讲到头了也就只能考80分,剩下的20分要课后上辅导班才有可能拿到。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即使这样的小班也不是想上就能上的,老师一般只收成绩好的或者和家长关系好的,大多数孩子还得要报民办培训机构的班。

  3月9日,星期六。玉泉路地铁附近的学而思、1i1y思维英语、东方金字塔等等校外培训机构的前台报名处前来报名和咨询的家长络绎不绝。记者了解到,很多家长来给孩子报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校内作业减少,有更多的时间拓展校内知识,争取最大的升学优势;放学时间提前,孩子放在培训机构里相对安全又能提高学习成绩;学校取消校内辅导班,不多学点担心孩子会落在后面。

  减负,不能只靠学校

  “下午5:00到家,练了一小时的琴,听了一小时英语,抓紧时间抽空吃了饭,完成学校留的各科听写作业,以最快的速度洗漱,上床后在把1i1y留的英文短文读两遍。这就已经快10点了。想要面面俱到,是何等的困难呀!”

  这是一个二年级家长的微博记录,也是不少中小学生每天晚上的生活写实。

  “现在学生的负担是不是真的有那么重?是校内的负担重,还是课外的负担重?学校的课业减轻了,学生的业余时间都被课外报班占满了,能算减负吗?学校减负也不只是减少作业,减几个课时那么简单的事。教研机构要在课程设置、教材改革和作业的设置上做更多的研究。”西城区护国寺小学校长汤国强认为,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长、社会要共同承担和面对这个课题。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在于没有一个很好的选拔人才的机制导致的疯狂择校,因此,中小学生减负,单靠学校努力的确很难有大的改观。

  “这些校外培训机构为什么越办越火,如果他们讲的内容学校都讲了,如果他们讲的内容与升学没有关系,哪个家长愿意给孩子增加这个负担呀?各种培训班红红火火地办着,报班吧,孩子累;不报班吧,家长心不安。只要这些培训班存在一天,我看孩子这负担就减不了。”一位家长一边把一大沓百元的人民币递进某数学思维班的收费处,一边向记者嘟囔着。(刘文晖)

 

来源: 检察日报 作者: 编辑: 叶燕增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