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英国特别颁发版权法律,规定所有在英国出版的书籍都必须在指定的图书馆进行法律存档,牛津大学的波德林图书馆自然是其中之一。肩负这样的责任,波德林自然有着格外严格的规矩。直到今天,所有的学生在入学时都会被要求进行这样的宣誓:绝不损毁波德林馆内图书,不在馆内吸烟等等。
经历几个世纪的发展,这座全欧洲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已经积蓄起1100万藏书,仅次于倾全国之力收集的大英图书馆。这个数目的藏书自然不可能全部被馆藏在图书馆里面,而是分别储存在许多仓库里。当有人索取一本不在馆内储存的书籍时,图书馆员会将写有书名和编号的小纸条放入一个特别的管道中,这条管道从地下穿过,到往相关藏室,找到的书会藉由另一条管道运回波德林的柜台。所以,在牛津有着这样的佳话:如果你凑近宽街上的下水管道,能够闻到书籍的香味。
求知者的神性
在和波德林打得交道多了之后,我对它也渐渐熟悉起来。但它是如此庞大,永远充满神秘未知的角落。在一个后来我忘记路途的角落,我曾经看到过波德林最早的一些馆藏:来自中世纪巨大厚重的书本,全由铁链固定在书架之上,这些书的皮封面早都已经发黑,金字也剥落得所剩无几,在斑斑点点的纸页上,哥特字体的中古英语如同魔咒一般,让人难以参透但不可抗拒。我还曾被人引到一间小礼拜堂一样的房间:高高的穹顶有着精美万分的英国哥特雕花,长方形房间的两侧全是红木坐席厢,背后的墙上则装饰满圣贤的雕像。这是从前的学生进行考试的地方。除了笔试外,学生每年度都还要进行口试,口试使用的是“神的语言” ——拉丁文。
每当我走进波德林的大厅,转弯走上石头旋梯时;每当我学习累了,在书架间试探地看着书脊上那些完全无法理解的深奥名称,小心翼翼不让自己的脚步发出太大声音时,我都感到一种复杂的归属感:在这样一座伟大的图书馆里,你不由觉得自己的生命和智慧之渺小,但同时却又由衷地感到骄傲,因为知道自己正站在人类文明的巅峰,站在巨人的肩上。
后来我才渐渐意识到当时的牛津大学的不同之处:中世纪时,大学教育并不是为了普及大众,而是为了寻找“神的智慧”,探索知识的最前沿。在英国,神学、哲学和科学往往直到今天依然具有同等地位。这样看来,整个图书馆和大学都有的这种肃穆庄严的气氛也就得以解释:一个真正的学者,对真理、对神和世界上的其他人,是有着神圣职责的。波德林之于感受的到知识和真理的召唤的人来说,意义不亚于一座教堂,一座圣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