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显示绿色畅通,开过去却发现堵得水泄不通。交通诱导屏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它能显示实时的交通状态,但错误率却很高。
“这样的情况可并不少见。”浙江省智能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吴伟说:“交通诱导屏上的交通状态,主要还是依靠观察员在交警指挥中心手动标识的。就是说看到了视频上的情况,再修改道路状态。操作复杂、更新缓慢,而且容易导致诱导的不准确或者甚至出错。”
昨天,记者从杭州师范大学了解到一个好消息,杭州马上就能与这种不准确的交通诱导屏说“拜拜”了。我市将采用新的智能交通诱导屏,与以往的屏不一样的是,新屏将被按上“电子脑”——“面向交通诱导的多源异类交通数据融合系统”。这个“电子脑”是由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的几名在校大学生自主研发完成,学生们完全拥有知识产权和专利。
项目主要负责人朱倩倩是该校计算机专业大三的学生,她说,该系统之所以能大幅提高估计准确率,主要是创新地建立了多源异类海量交通数据并行融合模型,打个比方,一个人评价某女孩长得漂亮,难免带有个人主观性;但三个人得到统一评价,某女孩长得漂亮,那么这个结论更具有可信性。
“道路上有环形线圈、微波雷达以及浮动车GPS这些传感设备,系统将直接采集这些设备所收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交警的内网服务器。然后系统会综合多方数据,将实时的交通状况反馈在智能交通诱导屏上。”朱倩倩说,电子屏的数据将每五分钟自动更新一次。
据测试结果显示,使用新的智能交通诱导屏能让交通状态估计的准确率大幅提高,已经超过了80%。
朱倩倩所在的智能交通团队是学校实验室下面的一个项目组,在成立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做了几个实际项目,开发了2款产品并用在了智能交通市场,同时还申请了3个发明专利和2个软件著作权。
据了解,该系统将安装20多块交通诱导屏,分别位于保俶路、环城西路、体育场路、曙光路等多条主干道,并于昨日开始陆续投入使用。(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