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健康热点
女性经常腰痛腰坠 应小心盆腔炎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12 16:16:37
  当女性患上盆腔炎之前,到底会出现哪些症状呢?有专家指出,女性经常出现腰痛腰坠的现象,有可能患上了盆腔炎。

  盆腔炎,对于许多女性来说并不陌生,是最为常见的妇科炎症之一。近年来,随着性病发病率及人流手术量的上升,盆腔炎的发病率也随之显著上升。有些女性盆腔炎的症状不典型,可能只是轻微的腰酸、腰坠,没有去医院治疗,或自行随意用药,一不小心就拖成了慢性盆腔痛或盆腔炎性疾病,经常反复发作、难以痊愈,非常痛苦。

  过度的阴道冲洗易造成感染

  专家介绍说,女性患上盆腔炎有许多途径,比如很常见的女性阴道炎、宫颈炎以及性传播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这些下生殖道的细菌、病毒可以上行感染,到达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形成盆腔炎性疾病。

  女性若不注意经期和性生活卫生,使用不洁卫生巾和护垫、经期性交、多性伴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不过,太爱干净也不行,有些女性喜欢每天用洗液清洗外阴,甚至经常自行冲洗阴道,正常情况下,阴道具有自净和防御功能,而过度冲洗改变了阴道酸碱度,反而给病菌繁殖提供了方便。

  此外,女性在人流术、输卵管通液术、宫腔镜检查等宫腔内操作术后不遵守医嘱,过早进行性生活,同样可使细菌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

  有的盆腔炎只表现为腰酸

  当女性感染了盆腔炎后,往往会出现下腹部疼痛,可伴腰酸、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白带多且臭,严重者有高烧、寒战、头痛、食欲不佳等症状。专家介绍,当盆腔炎急性发作时,一般要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14天,但有的女性吃了几天药以后,症状明显改善,就立即自行停药了,但这并不说明炎症已痊愈,而是病原体暂时受到了抑制。由于没有彻底治疗从而导致炎症反复发作,容易发展为慢性盆腔痛或盆腔炎性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性盆腔炎。

  专家介绍,以上是盆腔炎的典型症状,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女性一般会主动就医,不过有些女性的盆腔炎症状不典型,可能只是轻微的腰痛、腰酸,或感到腰坠胀、白带增多、疲劳……许多人会以为是腰肌劳损、受凉了、要来月经了,不以为然。这样就容易转化为慢性盆腔炎。

  和急性盆腔炎相比,慢性盆腔炎治疗难度增大,当女性身体一疲劳,机体抵抗力差时,就会出现急性发作,有的女性一年内会急性发作几次,非常痛苦,而且盆腔炎反复发作还可能会导致不孕不育、宫外孕等严重的问题。

  中医药对付慢性盆腔炎

  专家介绍,盆腔炎性疾病发展为慢性后,抗生素治疗往往效果不好,这时候如采用中医治疗却有不错的疗效。

  在急性期发作时,其实也可辅以中医治疗,不少南方的急性盆腔炎患者多表现为舌脉湿热、血行不畅,中医可用清热祛湿、活血凉血的中药来帮助治疗。到了慢性期的女性体质往往偏虚(或虚实夹杂),脾虚和肾虚多见,通过中医药可以达到扶正———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此外,中医还有艾灸、药膏热敷、中药直肠灌注等方法。很多人对中药灌注的方法比较陌生。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中药饮片熬成汤或用中药颗粒冲化后,约100毫升,通过肛管经肛门注入到直肠内,最好停留2个小时以上,达到给药的效果。和口服药物相比,直肠灌注有以下优点:一是不经过上消化道,可避免胃酸和酶对药物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二是减少了药物对肝肾的毒性作用;三是药物可直达盆腔,效果更好。

  预防盆腔炎,试试食疗

  Tips:

  阴雨天气是否也会诱发盆腔炎?专家解释,在中医看来,“湿”也是外邪的一种,当人体疲劳、抵抗力差时,外邪即会入侵体内,诱发各种疾病。

  她建议女性朋友这段时间可多用土茯苓或茯苓(茯苓有祛湿健脾的功效,土茯苓祛湿的效果更强,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扁豆、薏米、茨实来煲汤,一周喝两次,可起到祛湿防病的效果。

  黑木耳有活血祛淤的效果,也能起到预防盆腔炎的作用,女性朋友平时可多用黑木耳炒菜或煲汤。

 

来源: 寻医问药社区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