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复旦2013年自主选拔 考生印象:没有刁钻问题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09 10:01:51

昨天,一位家长在考场外紧张地张望。

  昨天起,复旦大学2013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面试启动。

  并不认同“抢生源”

  上午8:30,第一批参加面试的学生从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光华楼前广场登车出发,前往位于江湾校区的试场。许多送考家长留在原地等待,扎堆讨论。不少家长推测,今年“北约”、“华约”、“同盟”等高校都将笔试时间改在3月16日,如果复旦在这之前公布结果,可以成功“圈定”好学生。有位爸爸说:“儿子说了,如果这里面试通过了,交大就不去考了。”

  当被问及在考试日程安排上是否“占便宜”,复旦招办负责人丁光宏并不认同。他说,自主招生不是争夺战,而是人才选拔战,今年比一些高校早纯属巧合。本来按照往年惯例,复旦与其他多所学校的笔试、面试时间相差不多,今年三大联考都推迟了时间。他说:“通过自主招生进行所谓‘抢生源’,这种方法基本上要结束了。”首先,随着教育部收紧口子,各高校自主招生的人数有所减少, “抢来抢去就是5%”。其次,不少学校考试时间冲突,如此次复旦在全国苏浙沪以外地区的面试时间,与三大联盟笔试“撞车”。如此一来,自主招生不再是多选题,而是“给你一个机会去最向往的学校试一下”。在这种情况下,真正能吸引好学生的,不是自主招生过程中的种种技术性安排,而是一校的教学质量、办学理念以及声望等,这些方面有所欠缺的话,自主招生再“用心良苦”也没用。

  据了解,预计复旦自主招生面试结果将在一周后公布,最晚不超过3月20日。

  面试提问“度身定做”

  中午12:10,第一辆满载学生的大客车从江湾校区归来。不少完成面试的同学最深的印象就是“没有刁钻问题”,许多面试老师的话题都是从学生申请材料开始的。

  身着复旦附中校服、打着红领带的学生小陈第一志愿填报的是数学系,面试老师的问题也围绕这展开,如“你认为数学是什么”?“怎么定义一条直线”等。他的同学小戴第一志愿是自然科学,在自荐材料中介绍了自己在中学合唱团的经历,他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对传统艺术怎么看?”“政府是否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护?”还有一题正中他下怀:“你认为当一个科学家最重要的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他早已有准备,“热情、能力、毅力、运气”。小戴说,之所以回答那么流畅不是因为面试前的临时抱佛脚,“我想得很清楚了,才报考这个专业大类的。”

  据了解,今年面试与往年一样,随机分配的五名考生组成一组,与专家组随机配对,一名考生分别接受五名专家一对一的面试,时间总计75分钟。一个变化是,专家组面试前审阅材料的时间从60分钟延长到75分钟,有更多时间研究同学已经提交的自我陈述、推荐信等入学申请材料,对考生的学习基本情况和志向兴趣有更多的了解,看完材料后,面试专家组还将进行讨论交流。

  丁光宏介绍,学校自主招生选拔面试,对标的是世界一流大学招生的基本规则,即申请制——学生根据学科的特长、兴趣爱好、成绩,选择几所学校,提出申请,高校专门有一批人去阅读这些材料,作为录取的依据之一。在复旦,今年有300多位来自各个学科的正教授担任面试官,他们充分阅读材料并讨论后,可以对学生提出“度身定做”的问题。

  亟待第三方权威评估

  “考生疲于奔命”,“成了小高考”……当前,对于自主招生,来自考生家长、中学的负面评价不少。对此,丁光宏坦言,最无奈的就是每个大学都去组织考试、组织各种各样的考试,“很少有哪个国家,哪个大学到全国设考点考试的。”这样的选拔方式不仅让高校搭进大量人力、财力,也打乱了中学教学节奏,增加了学生负担。

  “高考是最基本的,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多元录取、综合评估是一个方向。改革发展的路径应该让绝大多数老百姓越来越满意,路才能走得越远。”他认为,未来自主招生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学生在中学完成学习后,来自第三方的权威机构对其进行全面评估,然后各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设定选拔标准。权威评估可以是高考,甚至目前已有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经过量化处理后,也可以成为学生申请学校、大学选拔学生的重要依据。据悉,在这一方面,复旦大学已多次向教育部提交方案。

来源: 解放日报 作者: 蒋迪雯/摄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