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1》海报。
昨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罗明在接受重庆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地方台竞争是好事,没有竞争的行业很可怕。
谈《舌尖1》
为观众制作深入心灵的题材
师傅手中均匀粗细的拉面在面粉中跳跃、刚出锅的黄馍馍冒着热气、柔嫩的鱼肉在锅中翻滚……《舌尖上的中国1》(以下简称《舌尖1》)将食物做出了诗意的味道。负责分管央视纪录片的罗明对风靡全国的《舌尖1》最有发言权。
这部纪录片产生的经济效益究竟有多大?罗明透露,投资和回报比例在1:5以上,很多国家购买了播映权,如目前比利时国家电视台正在热播《舌尖1》。
罗明认为,《舌尖1》的成功在于在食物题材处理上找到了相对现代的表达方式,片子的快节奏、摄影的讲究、镜头的组接,都超越曾经的纪录片。“一个镜头的分切、音响的处理,都很有讲究。”他举例说,做菜时,对食物发出的声音都需要单独处理,再如,连简单的切白菜,一刀下去,要用4个镜头来处理。
“不过,和国外纪录大片相比还有差距!”罗明坦言,国外拍一部纪录片,动辄投入上千万美元,如拍候鸟迁徙,需要动用飞机、热气球、滑翔伞等。“投入这么大,就必须走市场化运作道路。”罗明说,国外的纪录片往往是销往几十个国家,反复播放。
“中国的纪录片要发展,不能仅靠一部《舌尖1》。”罗明说,比如改革开放30年多来的变化等很多题材都可用《舌尖1》这样深入心灵、表现细腻的方式来拍摄。
谈重庆
或为重庆火锅制纪录“大片”
罗明透露,《舌尖上的中国2》将于今年底明年初播出,预计七八集,目前,《舌尖2》正在紧张拍摄,且同时征集美食素材。
“《舌尖2》将延续前一部的风格,依然讲述食材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在编辑和叙事方式上会有所变化,内容更加丰富。”罗明说,《舌尖1》中“丢掉”的一些国内名小吃,如天津的煎饼果子、北京的驴打滚等在《舌尖2》有望涉及,“因重庆的小吃全国驰名,所以其也在《舌尖2》的选择之列。”
罗明表示,他有兴趣在重庆火锅上做文章,同时正在考虑做川剧、大足石刻等项目,像打造《舌尖1》一样,将镜头对准最普通的人,用高品质的影像和国际化的制作手法来表现。
谈央视
地方台和新媒体已形成“压力”
面对来自地方台的“竞争”,央视是否会有压力和危机感?罗明认为,这种“压力”对中国电视观众来说是件好事,因为有更加丰富的电视节目可选择。
罗明经常看地方台的节目,并认为每个台都有强项,如江苏台的《非诚勿扰》、浙江台的《中国好声音》……这些节目的表现形式和后期制作都有过人之处,“对央视而言,这是一种促进、是一种动力!”罗明说,没有竞争的行业是可怕的。
罗明表示,目前央视和地方台的合作更多了,未来还会越来越多。就拿拍摄纪录片来说,目前,央视正在和天津、湖北分别合作拍摄《第五大道》、《楚国八百年》,“两会结束后,将促成央视与重庆的更多合作”。
除了来自地方台的“压力”,罗明坦言传统媒体目前还在遭遇来自新媒体的“压力”,“就目前的热点事件来看,几乎都是新媒体率先发布,传统媒体再跟进”。
他说,传统媒体需要转型,“在节目制作、用户需求上,都应有研究和调整,否则,将会丢掉年轻一代的观众。”他建议,需要提升观众对传统媒体的重视度,增强公信力。
一边说着,他一边掏出手机,查看接收到的短信:昨天纪录片的收视率达0.8%,为历史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