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体育频道
调整显示:长推杆在美巡上骤减 竞争优势说不成立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07 11:26:57

斯科特的长推杆

  北京时间3月6日,美国高尔夫协会和R&A联合禁止支点推击模式是否生效还有待观察,毕竟这里遇到了美巡赛和美国职业高尔夫协会强大的阻力。无论如何,根据达雷尔调查公司(Darrell Survey)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在巡回赛级别上,长推杆使用者正在减少,至少与去年相比,下降了很多。另外,根据这份调查报告深入分析,长推杆使用者并不具备竞争上的优势。

  达雷尔调查公司在每场美巡赛上追踪球具的使用情况,虽然其调查资料仅限于“腹式推杆/中度推杆”,以及“长推杆”的使用情况,而不会追踪这些推杆的使用者在推击的时候是否将推杆安放在身体上。不过考虑到这些推杆的使用者,通常都采取支点推击模式,因此其调查数据仍具有参考意义。

  迄今为止,达雷尔调查公司所得到的数据显示:从去年开始,每个星期,这类推杆的使用者都在下降,而且下降了很多。

  美巡赛今年前七场比赛,长推杆使用了94次,与2012年相比,下降了46%。去年,同样的七场比赛,长推杆的使用次数为175次。

  具体数据如下:

  现代汽车冠军赛:7到5

  索尼公开赛:24到21

  休曼纳挑战赛:30到18

  农夫保险公开赛31到13

  凤凰城公开赛:25到11

  圆石滩职业/业余配对赛:25到10

  北美信托公开赛:33到16

  虽然两场夏威夷的赛事,数字与去年差不多,可是一旦美巡赛转战加利福尼亚,数据便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与过年两年相比,每年都有双位数的不同。

  这样巨大的转变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或许我们单单说是因为即将生效的禁令具有恐吓作用不是那么恰当。这里是否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比如:社会压力?就像基根-布拉德利遇到的情况,这里有许多人谴责他是作弊者。

  可以肯定的是:一些使用长推杆的球员——比如:马克-安德森(Mark Anderson)、迈克尔-布莱德利(Michael Bradley)、凯尔-里菲尔斯(Kyle Reifers)——已经离开了美巡赛赛场也是其中一个原因。而这从另外一个角度支持了美巡赛的观点,使用这种球具并不会让球员获得竞争上的优势。

  很显然,自从长推杆争论爆发以来,其中一个焦点在于使用这种推杆是否会让球员获得竞争上的优势。

  美国高尔夫协会和R&A坚称他们推出规则草案,旨在定义什么是高尔夫击球,而不是对这种方式是否会产生优势做出回应,即便过去两年,总共有三个选手使用支点推击模式赢得了大满贯赛。

  然而美巡赛专员芬臣在反对长推杆禁令草案的时候,就提到了一个重要的理由:“我们没有数据显示使用支点推击模式的选手具有竞争上的优势。”

  在这一点上,2010年美国公开赛冠军麦克道尔有不同的看法,他援引同美国高尔夫协会执行总监迈克-戴维斯(Mike Davis)的对话说:“他们确信研究显示在星期天下午的压力下,长推杆就带走了推击过程中不必要的活动。”

  不过这里也有许多人,比如像泰格-伍兹,他就承认说:“我不知道关于这个问题是否有统计数据。”

  使用达雷尔调查公司的数据,我们至少可以揭示部分真相。根据调查,今年得分推杆(Strokes Gained-Putting)排名前20位选手中仅有两名选手使用长推杆。其中一个是布莱恩-斯图亚德(Brian Stuard),他将腹式推杆顶在肚子上。而另外一个是马特-库查尔,后者使用相对较长的推杆,可是他的推杆仅仅安放在前臂上。而这种风格即便是在长推杆禁令生效的情况下也是合法的。

  现在让我们进一步来解读一下本赛季前七场比赛的数据。在94名使用长推杆的选手中,58人获得晋级,占到了61.7%,略高于那些使用标准长度推杆的选手,另外他们一共获得了9个前十名,占到了9.6%,也略微高于平均数。

  不过这些成功大部分来自夏威夷,在那里包括了一场不设淘汰线的赛事。在五场西岸的比杆赛中,68名使用长推杆的选手中,晋级人数为48人,仅仅获得3个前十名。

  事实上,在这些比赛中使用长推杆的选手几乎表现出了劣势,至少根据最后的结果是如此。在多利松,13名选手没有一人的名次好过并列27名。两个星期之后的圆石滩,10人之中只有4人晋级,仅仅一个人进入前25名。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当我们分析这个赛季前两个月的数据时,人们对支点式推击模式的怒火似乎有点庸人自扰。

  的确,高尔夫主管机构仍旧要决定支点推击模式是否应该被定义为合法,可是谈到这种推击模式已经在最高级别的巡回赛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至少数据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来源: 新浪体育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