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交流讨论
低年级小学生多不识雷锋 有学生说"雷锋是修塔的"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05 13:50:26
济南新苑小学从1997年开始,让学生坚持续写雷锋日记至今已经有十六年。记者郑涛摄

  今天是“学雷锋”活动日,在省城的中小学校,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敬老院打扫卫生、到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到社区表演节目等,“学雷锋”活动如惯例般进行。可记者通过学校门口的随机调查发现,很多低年级小学生却不知道雷锋是谁。在被问及是否知道雷锋时,各类答案可谓五花八门,最雷的答案更令人啼笑皆非:“雷锋是修塔的,他住在雷峰塔里。”

  “雷锋是谁?”14位低年级小学生答案五花八门

  对于70、80后来说,雷锋这个名字已深深印刻在脑海中,对雷锋事迹也十分熟悉。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00后”对雷锋的印象逐渐淡化。昨天,记者在省城部分小学门口随机采访了20位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其中,有3个高年级学生知道雷锋是谁,并能大致说出相关事迹,另有3位四年级的学生虽知道雷锋,但不知道雷锋的故事,而剩余的14名一、二年级学生,当记者问他们雷锋是谁时,有6个学生摇头说不知道,另外几名学生的答案“雷翻”了。

  “同学,你知道雷锋是谁吗?”记者在省实验小学门口随机问了两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其中一个学生摇头说不知道,而另一名学生骄傲地说:“我知道,雷锋是个大英雄。”而当记者再追问为何说雷锋是英雄时,两个学生都傻了眼。随后,记者又找了几个小学生询问。“雷锋……”一个小学生想了想,“我不认识是我们班雷××的爸爸吗?”

  下午1点半,正值学生们的上学高峰期。记者又来到山师附小附近,同样对学生抛出了“雷锋是谁”的问题。得到的答案更是五花八门。“雷锋是打仗的”“雷锋是一个叔叔,他经常做好事。”这是比较靠谱的一个答案。还有学生说:“雷锋是党里的一个人,他很早就去世了,我们都要学习他。”而最让记者大跌眼镜的是,有一个上二年级的学生回答:“雷锋是修塔的,他住在雷峰塔里。”

  不识雷锋但知道“要学雷锋”,“上课坐好、听老师话就是学雷锋”虽然诸多小学生不知道雷锋是谁,但大家都知道要“学雷锋”。“今天早上的升旗仪式,老师说要学雷锋,今天下午我们班要开班会,主题也是跟学雷锋有关的。学雷锋就是做好事,帮助别人。”山师附小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每年3月都是学校的学雷锋月,学校会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而大多数孩子对此理解就是做好事。去敬老院陪爷爷奶奶、到社区打扫卫生、去泉城广场做志愿者等。“去年,我们学校还评选了十佳小少年,鼓励大家学雷锋。”山师附小五年级学生马牧遥对记者说。

  相比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学雷锋的理解,一些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就十分简单了。“上课老师让把手放在桌前坐好,这就是学雷锋。”“老师说放学回家第一件事要写作业,然后才能看动画片,我听老师话,我就是在学雷锋。”“妈妈说,在学校不能跟同学打架,看到有同学摔倒要扶起来,有同学打扫卫生时拎不动水桶,我帮他拎就是学雷锋。”

  “雷锋”淡出教科书,学生对雷锋越来越陌生

  70、80后们提起雷锋,大家会不由自主想起课本里学的“雷锋故事”课文、想到挂在学校走廊里的英雄宣传画,但现如今,经过几次改版,小学使用的都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在各年级的教科书中,鲜有跟雷锋有关的事迹介绍。

  “今天早上的升旗仪式,我们就是以学雷锋为主题进行的,下午我给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课,正好讲我们的集体,就穿插给学生讲雷锋故事,没想到学生们还是一头雾水。现在有关雷锋的介绍的确少了,导致学生对雷锋越来越陌生。我记得只有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本中有一篇小诗叫做《雷锋叔叔的足迹》,有些老师会在讲课时扩展一些有关雷锋事迹的介绍,但没有做具体要求。”天成路小学副校长闫莹对记者说。

  闫莹告诉记者,每年3月都是学雷锋月,学校也会组织相关的活动,但最主要的是要先让学生认识雷锋,了解雷锋的事迹,然后再引导他们学雷锋,不能只是喊喊口号,流于形式。闫莹说:“我们会要求老师在上课时穿插给学生讲雷锋故事,办黑板报、手抄报等,教育学生学雷锋要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帮助别人。下节课我准备给学生们放《离开雷锋的日子》这部电影,让他们有直观感受。另外,我本周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本周要清扫一次楼道,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来源: 山东商报 作者: 记者张雯雯 实习生印振娜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