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远超大学生 世界各国均重视职业教育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01 14:29:55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一提到找工作很多人头疼。包括大学毕业生。不过在我国有一个群体找工作不那么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本周发布《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从2007年到2011年,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超过70%,这样的比率要好于一般大学毕业生。

  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好于一般大学毕业生。这样的情况并非中国独有,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去年毕业的学生中有3万人没有找到工作,大学本科的就业率是63.9%。而在这种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专门学校,也就相当于中国的技校,职业学校的就业率超过70%,有的专门学校的就业率甚至是100%。

  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值得注目的就是专门学校的毕业生从事和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的比率超过了80%,这个数字高于大学,这是因为专门学校的学生好不容易学了专业很少有人想去从事与专业不相干的工作。

  企业方面也是看中了专门学校教育重点是与职业直接相关这一点积极录用他们,所以专门学校的学生在选择行业上比大学毕业生有更明确的目标,有的大学生在毕业工作以后又辞去工作去专门学校学习专业技能或者边工作边去专门学校夜间部上学,在日本好的专门学校会比一些大学还难考进去。

  在澳大利亚,技校毕业生的平均年薪也要高于一般大学毕业生两万元,相当于人民币30多万。

  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在澳大利亚70%的中学毕业生会首选技校而不是大学,因为从就业的角度来看一些热门技校专业的毕业生,比如水管工、电焊工等都是还没有毕业就已经开始就业了,失业率几乎为零,而相比之下很多大学毕业生却往往处于毕业等于失业的边缘,澳大利亚为了鼓励年轻人有一技之长而不至于成年之后失业所以大力的推广公立技校课程。

  这种技校工程异常的廉价,全年课程的价格只有1、2千澳币甚至部分的课程免费,因为价格低廉而且作为学生有非常多的便利,比如可以在电影院或者是车站购买学生票,学费也可以用作个人所得税的抵税部分,所以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在公立技校里面进进出出,做一段时间然后又去技校里边去学一个证书,然后出来以后再转行做另外一份工作。

  澳大利亚人认为,技校吃香和蓝领工资比白领高既是好事,又存在隐患:

  胡方:好的地方在于澳大利亚是技校毕业的蓝领工人的乐土,他们享受着高工资受人尊敬,平时穿一身工作服去上班,下班之后开一辆跑车回到有游泳池的家里享受生活,而隐患在于很多批评者认为澳大利亚技术工人的工资过高,导致澳洲劳动成本水涨船高,同样的跨国制造企业在澳大利亚的分公司的开支当中技工工资的比重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同类的分公司,这样的高成本必然导致澳洲制造业在国际竞争当中慢慢失去优势。

  德国就是注重技工,他们的技工比办公室的白领挣的还多,这跟澳大利亚一样。从这儿也可以看出来技工现在在很多国家都是香馍馍,教育产业化倾向严重的英国自然也不会忽视这一市场信息。

  全球华语广播网英国观察员侯颖:学历高低曾是社会恒量一个人身价的重要依据,选择职业教育也一度被英国看作是能力不够考不上大学之后的无奈选择,但是现在根据目前英国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已经和传统的学术教育处在完全平等的位置,甚至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的地位英国政府规定很多岗位,特别是技术岗位的就业人员都必须持有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现实中甚至有学生在英国取得硕士学位之后再重返校园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例子。在收入方面数据显示拥有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三级的技术工人平均年薪可以达到24000英镑至26000英镑,相比之下大学本科毕业生平均不到25000英镑的起薪显得没有优势,翻开任何一所英国职业学校的招生手册从美容师、婴儿护理到飞机维修师应有尽有,选择走职业路线的人还可以拿到政府的经费支持,在目前英国大学学费涨价以及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下相对更加实用的职业教育可能会更受欢迎。

来源: 中广网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