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嫩芽儿
小学给优秀生戴绿领巾引争议 称系宣扬环保理念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01 09:32:26

光谷六小佩戴“绿领巾”的学生在校门口执勤。

  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绿领巾是什么呢

  光谷六小给优秀生戴绿领巾

  校方说是宣扬文明环保理念 家长并不认同团省委明确反对

  昨天下午4点30分,武汉市光谷六小校门口,记者看到五名学生佩戴着绿领巾,一边敬队礼,一边齐声提醒“各位同学,请按时平安回家,路上注意安全!”

  戴绿领巾的孙俊毅很自豪,这位三年级4班的小男生说,自己操行评定“优秀”,同时学习进步快,才有机会戴上。

  绿领巾的创意者是学校大队辅导员彭毅君,想通过这来宣扬文明、环保理念。但这一形式,并没有得到家长的认同。记者调查了10位家长,他们认为,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绿领巾名声不好,希望用别的方式取代。

  已有千余学生佩戴过绿领巾

  光谷六小的绿领巾,始于2008年。

  之前,学校主要是发放奖状。彭毅君说,和奖状不同,佩戴绿领巾既能鼓励学生本人,绿领巾出现在校园,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提醒和鞭策。彭毅君的想法得到了校长的认可和支持,认为是学生管理方法的一项创新。

  绿领巾首先在五六年级试行,学习效率高、举止文明、环保节约,乐于为他人服务的学生可以佩戴绿领巾。随后,绿领巾推广到全校,至今已有千余人次佩戴过。去年开始,学校还将绿领巾学生组成“绿色文明小队”,赋予他们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记载班级其他学生课间文明情况的权利。

  四年级3班学生姜圣洁说,目前全校有资格佩戴绿领巾的学生有90多人,大家分为五个小队,每个小队以周为单位轮流佩戴绿领巾在校园执勤。姜圣洁去年戴上绿领巾,此后,他更加注重自己在学校的言行举止了。

  校方说绿领巾佩戴场合有规定

  “学校对学生佩戴绿领巾的场合与时间都有明确规定。”彭毅君说,只有在校内执勤时,“绿色文明小队”的学生才会戴上绿领巾,放学回家或参加少先队相关活动,会取下绿领巾戴上红领巾。

  学校政教处主任何霞玲认为,向学生发放绿领巾是一种“赏识教育”。“与以往一些学校把绿领巾用在调皮捣蛋、成绩差的学生身上不同,我们是让表现好的学生戴绿领巾,达到学生引导学生的目的。”

  2011年,西安等一些地方出现给差生佩戴绿领巾风波,何霞玲说,学校领导也曾考虑过取消绿领巾,但由于实行多年,在学生中有一定影响力,最终还是延续了下来。

  家长觉得绿领巾名声不好

  昨天,记者在该校采访了10位接送孩子的家长。

  “去年里的一天,到学校接孩子放学时,看到学校门口有戴绿领巾的学生执勤,当时觉得特别奇怪,后来从孩子口中得知,这是‘绿色文明小队’。”三年级学生家长黄先生说,虽然学校是为鼓励学生,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外省的绿领巾风波,给家长造成“将学生分等级”的误解。

  黄先生建议,如果是奖励学生,可以采取颁发荣誉勋章、奖状等方式;如果是作为学生干部的标识,可以采取戴帽子、挂袖章、绶带的方法,取代争议的绿领巾。

  另一位家长汪女士说,最初看到别的孩子都戴红领巾,自己孩子胸前的绿领巾很是别扭,但孩子告诉自己,绿领巾是学校发给学生的特殊荣誉,也就没有再深究。

  团省委少年部明确反对

  “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烈士鲜血染成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要求所有少先队队员都要佩戴红领巾。”武昌区某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刘老师说,无论让学生佩戴绿领巾的出发点如何,绿领巾单独或和红领巾同时出现在学生胸前,都会削弱红领巾的重要意义。

  团省委少年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少先队是全国性少年儿童群众组织,红领巾作为少先队重要标志,必须严肃、规范、统一,绿领巾的出现不符合全国少工委相关规定,学校必须停止为学生佩戴绿领巾的做法。

  “作为激励学生的手段,绿领巾是一种有益尝试,但佩戴和使用场合必须注意,不能挑战红领巾的权威。”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院长范先佐教授认为,红、绿领巾同时校园内出现,或多或少会影响孩子对红领巾的认知。见习记者李晗

  相关链接

  西安“绿领巾事件”

  2011年10月,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老师,为教育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给他们发放了绿领巾。事件被媒体曝光后,陕西省少工委立即叫停了学校的做法。

  10月21日,教育部就绿领巾一事作出回应,反对以任何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好与差的区别。

  此后,昆明、西安等地小学的绿领巾相继被取消。

来源: 汉网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