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新的桐乡梦: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大县”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2-28 15:35:47

“中国有中国梦,桐乡也有桐乡梦。”几天前,在嘉兴市三级干部大会上,桐乡市委书记卢跃东如是说。一个新的“桐乡梦”,是要将桐乡努力打造为中国旅游第一大县、世界知名旅游城市。

“中国第一”、“世界知名”,境无高山大川的桐乡却有如此雄心壮志,一时引得媒体聚焦、业界瞩目。而在口口相传中,桐乡的造梦之旅已然铿锵起步:2012年最后一天,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桐乡设立乌镇省级旅游试验区,拉开了桐乡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大县的序幕;2013年新春伊始,一个占地千亩的“大话西游”影城项目签约落户,则上映了桐乡旅游迈向第一大县的首部新春“贺岁片”。

所谓梦想,即尚未实现而又努力争取之事。那么,桐乡离“中国旅游第一大县”究竟有多远?支撑这个梦想的支点和动力之源是什么?实现这个梦想,桐乡是否已有切实可期的现实路径?

“桐乡梦”新解:中国第一、世界知名

2012年12月31日,省政府同意桐乡建设“乌镇省级旅游试验区”的一纸批文,引发不小震动。因为这个省级旅游试验区的规划构想之宏大实在令人咋舌: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新增两个5A级标准景区,年游客数达到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亿元……

200平方公里,接近桐乡区域面积的三分之一,等于66.7个乌镇西栅景区——对于一个景区而言,这堪称一个“巨无霸”。桐乡市委副书记、市长盛勇军说,要以加快乌镇省级旅游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两区两化”战略为契机,以发展引项目,以项目促发展,力争用五年时间投入500亿元,建设乌镇国际旅游区、平安雅达养生养老社区、浙北现代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区、长三角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区、濮院历史文化时尚购物集聚区5大旅游区块,形成“一轴两翼”大旅游格局,为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大县”打下扎实基础。

显而易见的是,在这个新的“桐乡梦”中,旅游业已被定位为桐乡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产业。过去,农业、工业一直是桐乡的“传统强项”。千百年来,桐乡先辈的精耕细作成就了“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之美誉;改革开放30多年,桐乡又成为全市工业排头兵,培育出桐昆、新凤鸣等百亿大企业,千亿化纤、千亿服装、千亿玻纤等大产业集群也呼之欲出。未来,桐乡提出要继续努力打造农业强市、工业强市,但服务业将更有前景和发展后劲。桐乡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最适宜发展服务业,旅游业又是惠民经济、支柱产业和高尚事业,一业兴则百业旺。因此,桐乡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将旅游业打造成最具标志性的产业。

“未来桐乡三分之一的区域都将以旅游为主。以农业起步的桐乡,经受工业的洗礼,正大步迈向旅游强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卢跃东极富感染力地描述了新的桐乡腾飞梦。

梦想支点:“乌镇模式”能否放大为“桐乡模式”?

这个熠熠生辉的“桐乡梦”,也许早在乌镇旅游异军突起之时就已埋下伏笔。

为全力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大县”,桐乡市旅游局近日升格为桐乡市旅游委员会。“桐乡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大县的底气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桐乡市旅委主任卢爱驰认为,桐乡除了有坚实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还拥有五大优势的集成效应:一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处沪、杭、苏金三角之间,全国罕有;二是交通优势,水、陆、空俱全;三是水乡旅游的乌镇优势已全面奠定,并开创了业内瞩目的“乌镇模式”;四是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除乌镇外还有濮院、石门等特色古镇,以及闻名全国的皮革、毛衫等几大市场;五是有敢为人先的勇气,桐乡已经把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城市作为五大城市定位之一,这是同类城市对旅游产业前所未有的重视和重大战略谋划。

“乌镇模式”缔造的商业传奇,对桐乡旅游所起到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尤其值得关注。“乌镇旅游本身就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它的成功给我们很大的信心和力量!”卢爱驰说。

说到这里,也许有必要对“乌镇模式”的前世今生稍作梳理。在江南水乡六大古镇的旅游开发中,乌镇起步最晚。1999年,当时任桐乡市市长助理、桐乡市旅游局局长、乌镇镇党委书记的陈向宏受命开发乌镇时,桐乡几乎还没有什么旅游产业,乌镇只有“一片新房子,一片旧房子,还有一片破房子”。项目规划、开发建设、景区成形……两年后,乌镇景区对外开放,声名鹊起。乌镇修旧如故、管线地埋、控制过度商业化等古镇保护开发的创新做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誉为“乌镇模式”。而“乌镇模式”的另一层含义则是,政府主导的成功市场化运作。

乌镇以市场化方式进行旅游营销,迅速打开市场,成为古镇旅游的一匹“黑马”。一组数据能够有力说明“乌镇模式”的辉煌发展成就:2001年,乌镇开放第一年就接待游客72万人次,门票收入2800万元;2006年,接待游客159万人次,总资产8.8亿元;2011年接待游客540万人次,销售收入达5.2亿元,上缴税收1.02亿元;去年,乌镇景区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在全国单个景区的排名中,无论是人数还是综合效益均位居第一。

1999年,在老百姓眼中乌镇只有几间破房子时,乌镇景区提出“三年超西塘、五年赶周庄”,几年后它真的实现了;2007年,陈向宏提出“乌镇要争做中国第一旅游景区”,当时大家想都不敢想,几年后,乌镇却迅速超越周庄、峨眉山、丽江、桂林等景区,问鼎“第一”宝座……“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桐乡人这种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精神,是乌镇旅游成功的关键,也必将在打造旅游第一大县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卢爱驰说。

“十几年乌镇旅游带给桐乡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认为是桐乡发展旅游的自信。”陈向宏亦如此认为。

当北京密云的古北水镇斥资30亿元计划“复制”“乌镇模式”之时,桐乡投资500亿元建设省级旅游试验区能否“放大”“乌镇模式”?乌镇——这个桐乡旅游的“成名作”,正成为桐乡旅游拥抱更宏大梦想的支点。

桐乡路径:“两区两化”、资源整合

事实上,桐乡旅游的追梦之旅早已起步。自1999年乌镇旅游启动,桐乡旅游便进入快速发展期,此后在桐乡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提升。2008年,桐乡市正式启动创建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市工程;在2011年底的桐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桐乡又把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正式确定为五大城市定位之一。

2012年,桐乡市接待游客1189万人次,同比增长16.65%;实现旅游收入103亿元(在嘉兴五县两区中旅游收入率先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18.9%,旅游收入在GDP中占比19.83%。

尽管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但在探索以旅游业创新发展带动各产业协调发展的新路上,桐乡还有很多事要做。为实现这个宏图大志,桐乡市委、市政府确定了2013年工作主基调——“狠抓落实、大干快上”。

乌镇将是这个省级旅游试验区的核心,其目标是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大镇”和“国际一流风情小城”。“以前,不少游客评价乌镇是‘一流景区、三流镇区’,乌镇像许多景区一样存在‘镇景分离’、‘好景差镇’的现象。”乌镇镇镇长、乌镇国际旅游区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陶咏椿介绍,为此,乌镇正在大力实施“两区两化”工作,即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镇区景区化就是要把整个镇区像景区一样打造,包括立面、道路、基础设施、旅游服务等各方面,与景区相互协调、相得益彰;景区全域化就是要把乌镇的旅游辐射到周边地域。

最近到访乌镇的游客会发现,景区外很多沿街店铺正在进行外立面“美容”,过去乏善可陈的“普通建筑”摇身一变为古色古香的“文艺建筑”。据介绍,以“两区两化”为重点,乌镇国际旅游区已排定三年行动计划,涵盖基础设施、旅游项目、服务配套3个方面近50个项目。

与此同时,“天时、地利、人和”兼备的乌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业界“大鳄”的目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入驻,有力地支撑着乌镇国际旅游区的建设。去年,投资额超百亿元的两个“巨无霸”项目——乌镇国际健康生态休闲产业园、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正式启动;新春伊始,以周星驰“大话西游”系列电影为主题的观光旅游影城又落户乌镇……乌镇旅游逐步完成从单一产品向古镇旅游、养生旅游、文化旅游全面转变,最终将形成一个由东、西栅两古镇,平安、雅达两养生地,西游影城、文化创意园两文化区共同组成的六大块立体式旅游格局。

然而,未来这样一个更加丰富立体的乌镇,仅仅还只是乌镇省级旅游试验区的一部分。乌镇省级旅游试验区的实际规划范畴其实已远远超出行政意义上的乌镇,它的一大亮点就在于资源整合。整个项目除了作为核心的乌镇国际旅游区以外,还将涵盖周边沿线濮院、龙翔、石门、振东新区、经济开发区和高铁新区等地。未来,桐乡将把乌镇省级旅游试验区打造成为高水平的休闲度假、养生养老、文化创意、时尚购物旅游集聚区,形成“一轴两翼”的旅游休闲产业试验区整体格局,使游客在桐乡停留时间由现在的人均不足一天延长到1.5天。

“中期目标要实现游客‘日游乌镇、周游桐乡’。远期目标要在2020年之前,全力打造‘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即要建立十大景区、十大系列旅游,打造100个好景点、引进100位旅游业领军人才,到2020年要实现总计1000亿元旅游投入和全市年旅游收入达1000亿元。”卢爱驰介绍说,为此,桐乡将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包括将旅游业置于全市经济发展核心地位,科学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尽早出台一个“力度应是全国最大”的旅游业发展扶持政策,要素保障给予相应倾斜等。 

来源: 嘉兴在线 作者: 编辑: 李雯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