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曝光投诉台
学生作业本被曝含荧光剂 教授:纸张越白本要小心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2013-02-28 09:59:40

 

  纸张中为什么要加荧光剂?

  就是为了“好看”:荧光剂能发出蓝色波长光,混合纸张的黄色,肉眼看到的就是白色

  纸张中为什么要加入荧光剂呢?孙柏旺教授介绍说,制作纸张的天然原浆略微发黄色,像我们国家传统的宣纸,颜色发黄,就是不含任何化学成分的纯天然纸张;不过现实生活中的纸张,基本上都是白色的。

  “如果纯粹用天然原浆来制作纸制品,色度肯定达不到要求,商家就必须想尽办法在纸张加工时,让纸张颜色发白。”孙教授介绍说,加工工艺中,通常让东西变白的方法是漂白,食品、纺织材料就常用漂白的方式来变白。同样,纸张也可以漂白,比如在黄色原浆里加入蓝色颜料,混合后就能发白;但有时候纸张漂白后还是达不到“白色”的要求,就需要添加荧光增白剂。

  半个世纪前,德国一家公司发明了荧光增白剂,把这种化学物质添加进纸浆后,纸张颜色变成亮白色。原理是荧光剂可以吸收紫外线中肉眼看不到的成分,并把高能量的紫外线,转化成蓝颜色的波长光,蓝颜色的光释放出来后和纸张的黄色混合,肉眼看到的变成了白色。所以品质比较高的白纸里大多会添加荧光增白剂。

  荧光剂到底有没有危害?

  接触过量可能有潜在的健康威胁,专家建议平时要教育孩子不把本子放嘴里咬

  孙教授表示,荧光剂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化学物质,目前国内外都没有足够的数据表明荧光剂对人体有确切的毒害作用。但据医学临床实验证实,荧光物质可以使细胞产生变异性,如果对荧光剂接触过量,可能有潜在的健康威胁。

  孙教授认为,国家相关标准中是允许纸张生厂商在纸浆中添加荧光剂的,关键是添加哪种荧光剂。作为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荧光剂种类有许多,“如果厂家使用了符合标准的荧光剂,剂量比较小的情况下应该不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但也有专家持相反观点,认为荧光物质不像一般化学成分那样容易被分解,而是在人体内不断积蓄,大大削弱了人体本身的免疫力,危害到人体的健康。

  孙教授建议,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家长为孩子选购作业本时,先在亮光下观察纸张的颜色,如果纸张太白、太亮,最好别买。“偏黄的纸相对来说是安全的。”另外请家长教育孩子,不要把作业本放在嘴里,防止荧光剂直接被孩子吞服。

  令人惊讶——

  纸张里的荧光剂算少的衣服唇膏洗衣粉卫生巾里都有

  仅仅是本子中含有荧光剂吗?当然不是。从2011年4月份,闹得沸沸扬扬的“爆米花桶含荧光剂”事件起,纸杯、方便面桶频频被曝光含有荧光剂。

  事实上,荧光剂的分布相当广泛。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部分唇膏、洗衣粉、卫生巾、衣服、塑料饭盒中都含有荧光剂。前不久,新浪微博里有网友爆料,90%以上的卫生巾中都含有荧光剂,并对此进行了实验加以证明。

  “荧光剂的用途非常广,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荧光增白剂。比如说我们的衣服里面,一般的纺织品里都添加荧光增白剂。”孙柏旺教授说,其实纸张中的荧光剂含量相对来说算较少的,通常情况下不超过0.5%,极限是1%。这是因为荧光剂粉末本身是黄色,过量放入纸浆后制作出来的纸不但不会变白反而会发黄,“衣服中的荧光剂含量相对比纸张多一些。”

  特别提醒——

  油条煎饼别用白纸来包着吃

  荧光剂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美化着世界,人们怎么把它的健康风险降至最低呢?“完全避免很难。”孙教授认为,洗手有一些用处,因为手上如果不知不觉中沾上了荧光剂,能把它洗掉。

  其次,尽量不要用纸张来包着吃东西。比如很多人喜欢用纸张包油条、煎饼等油性食品,以免弄脏手,这是不好的习惯。

  专家特别提醒:不要直接让纸张与食物接触,特别是油性的食物,因为一旦将荧光剂吃到肚子里,对身体的影响肯定比直接和皮肤接触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通讯员 许启彬 记者 蔡蕴琦 编辑: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