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健康热点
春季癌症易复发 防复发必懂的春季饮食常识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2-26 10:12:22

  常言道,疾病是“三分治疗七分养”。癌症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尤其是在这万物复苏的春天里,癌症有时也会抬头,那么,春天时节癌症患者应该如何养生护理,预防癌症复发呢?

  专家指出,春季癌症容易再次发作与转移的主要缘故原由是:

  首先,俗语说“天人合一”,春天气候逐渐转暖、万物升发,人体内的阳气也会顺应自然呈勃发之势,体内循环系统功能自然也就会随之增强。在此前提下,癌症患者体内残存的癌细胞也就会乘机复苏并活跃起来,容易导致肿瘤的再次发作、转移。

  其次,春天,各种细菌繁殖活跃,容易进入癌症患者体内,导致原本就身体的力量偏弱的患者免疫功能大幅降落,也为癌症转移提供了客观条件。

  最后,春天肝火易上涨,横逆犯脾胃,并使肺阴更虚,使得肿瘤最易在春季再次发作,病情也易加重。

  春季癌症患者饮食需要谨记的常识

  缺乏蛋白质

  动物实验表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高或补充某些氨基酸,可以抑制动物肿瘤的发生。

  如以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大鼠食管癌,高蛋白组动物食管癌发生的潜伏期延长。癌细胞分化较好。据研究,在食管癌高发地区,人们饮食中蛋白质的缺乏就十分明显,给肿瘤病人多吃高蛋白质食物,可使其提高免疫力,改善营养状态,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摄入维生素不足

  临床实践证明,局部使用维生素A酸可治疗光化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口服维生素A酸可治膀胱乳头病。

  健康成人每天应摄取维生素A3500~5000国际单位。据调查,癌症病人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只有食管癌低发区居民的1/9~1/8。维生素C可以抑制甲基苄胺与亚硝酸钠在体内合成亚硝胺,减少胃癌的发生。国外有人用大剂量维生素C(每日30~50克)来治疗癌症晚期病人。8%~10%的病人出现肿瘤消退现象,存活期亦见延长。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据观察,皮肤、黏膜肿瘤的发生可能与缺乏维生素B2有密切关系。

  缺乏微量元素

  碘、锌、铜缺乏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疾病的流行,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低碘饮食还会促进与雌激素有关的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发生。

  在饮食中应增加含碘丰富的海带,海参、紫菜、蛤、海蜇等。锌缺乏可能与食管癌发生有关,据调查,食管癌患者血中锌的含量较低,头发中锌的含量也低。铜缺乏与缺锌引起的情况相似,食管癌高发区的土壤、粮食及人血清中铜含量偏低。含锌量多的食品有谷类、豆类、鱼、蛤、牡蛎等;含铜多的食品有扁豆、萝卜缨、黄豆、大白菜等。实践证明,硒有抗癌作用。有人曾作硒阻断黄曲霉素B1诱发大白鼠原发性肝癌实验,结果表明服硒组肝癌发生率为23.5%,不服硒组为64.7%。提示了硒具有较明显的抗肝癌作用。

  缺乏纤维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讲究饮食的精细,导致纤维素摄入过少,纤维素虽是不能利用的碳水化合物,但膳食中纤维素偏低,会促进大肠癌的发生。

  大肠癌的发生是由于某些刺激物(或毒物)在肠道停留时间过长所致,多食含纤维素食物会缩短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促进致癌物质的及早排出。

  春季推荐食疗方:

  1.玉竹瘦肉汤:每次用玉竹30克,猪瘦肉200克,水适量、煮汤。加食盐调味,饮汤食猪瘦肉。有养阴、润肺、减轻秋燥作用。最适宜秋季干燥季节。

  2.芡实煮老鸭:每次用芡实100~150克,老鸭一只(去毛和内脏,洗净)。将芡实放入鸭腹中,置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左右,加食盐调味服食。有滋阴养胃,健脾固肾涩精之功,四季可用,尤以秋燥日子更适宜。

  3.银耳百合沙参粥:银耳15克、百合20克、北沙参15克、粳米200克。将四者同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后,改用小火熬。对阴虚肺燥所致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口渴等有良好功效。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整合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