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春季招聘会上,大学生们正在向用人单位了解工作情况。
在2013年春季招聘会上,招工单位工作人员向求职者介绍公司的情况。
如今很多农民工越来越倾向于打短工,为了吸引人才、留住员工,不少公司用尽招数,发放返乡、过节、生日等各种补贴,大打温情牌。即墨的一家公司为了引进新人,给每位引进新人的老员工每月多发100元钱。记者从人社局了解到,去年岛城用工缺口达到5.2万人,随着就业环境提升,今年用工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小,但技能类人才依然十分紧缺。
招数一:奖励老员工介绍新人入职
由于节前员工跳槽、返乡等原因,很多企业节后又深陷用工荒的困境。为了能招收更多工人,求贤若渴的用人单位挖空心思、用尽招数在留住老员工的同时能吸收新员工。青岛正大有限公司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赵女士告诉记者,春节后,公司出台奖励措施,老员工每成功介绍一名新员工入职,以后每月可多拿100元钱。
“用工缺口一直都存在,我们也会常年招人,对能帮助公司缓解用工荒的员工我们当然要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赵女士介绍。“为了在留住老员工的同时又吸引新员工,我们也是用尽了招数,但是还是有很多员工会中途离职。”赵女士无奈地说道。
招数二:发放补贴加强关怀揽人心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了招揽人才,用人单位纷纷增加一些福利待遇,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面对公司的用工缺口,青岛京信电子有限公司也招工有方。工作人员狄富强告诉记者,为了能留住老员工,公司都会为员工们发放过节费、返乡费、生日礼金等各种补贴,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和福利的发放。“每到中秋节和春节,公司会为员工发放几百元不等的补贴;过年期间还会给员工们报销来回路费;员工生日都会拿到100元的生日补贴。”
此外,员工每工作满半年,基本工资都会上调5%到15%。“消费水平高了,员工的花费也相应多了,我们主要还是在工资待遇上对员工给予补助。”狄富强告诉记者。
人社局:节后技能类人才依然紧缺
近日,记者从人社局了解到,2012年全年岗位需求量达22.6万人,但求职者只有17.4万人,存在5.2万人的用工缺口,出现缺工的企业比例与2011相比下降了8.5%,这反映出去年全市企业用工情况变好。“今年的用工情况还会继续好转,根据目前的统计来看,今年节后用工的高峰值比去年有所减少。”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对于今年企业用工缺口减少的原因,人社局相关人员分析,随着打工者就业环境的提高,企业用工也会相对稳定。“但是现在还是紧缺技能类人才。”根据2012年的调查统计,电焊工、车工、检验员、安装工、维修人员、维修电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木工、冲压工、钳工为技工类人才需求排行榜的前十名。据市人社局的数据,在人才需求量前20名的技工类工种中,2012年的需求量是4.2万人,但求职者数量却只有3.5万人。
“高级技工紧缺并非是单凭企业一己之力就能解决的,现在技校毕业的学生就业率能达到100%,因为还没毕业就会被很多大企业抢走了。”这名工作人员认为,要改变目前的现状,要由培训机构、教育部门和企业合力完成,“培养一名高级技工需要一定的周期、资金、师资和设施设备,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工作人员介绍。
工作频繁换社保成难题90后新市民维权遇尴尬
一边频频跳槽,一边又希望享受社保,不少来青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因这类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矛盾。21日上午,在团市委举办的维护外来务工青年权益的活动现场,很多年轻新市民反映社保得不到保障,而一些用人单位也为员工频繁跳槽办社保而苦恼。
21日上午,团市委在城阳汽车北站举办维护外来务工青年权益活动。刚从老家济宁嘉祥回来的张文涛想到自己的福利待遇问题,忍不住上前来咨询。据了解,1992年出生的张文涛已经在青岛工作5年了,期间他从事过三十几份不同的工作,每份工作都干不长,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不少新市民都面临着与张文涛一样的情况。已在青岛工作3年的魏立霞说,她换过7份工作,虽然也有用人单位提供保险,但只有意外保险这一项。
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保提出要求,但用人单位却非常无奈。青岛润海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室经理赵先生说,公司以前为每位来厂的员工都办理社保,但因为员工流动性太大,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公司需要专人隔一天跑一次社保大厅。所以现在他们也只为能够留在工厂,并签订长期劳动合同的工人投保。
团市委党组成员李伟波认为,降低新市民的流动性,最主要的是考虑如何让他们尽快地融入工厂生活及城市生活。给表现突出的新市民一个团内或党内荣誉称号,通过同工同酬等措施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都能增加他们对工作的认同感。而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团委书记王鹏飞建议,可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来约束工人频繁跳槽。“新市民这一群体的工作环境相对稳定了,他们的利益才更便于保障。”王鹏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