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岁的马吉霖用自己的压岁钱买糖人记者尹爽摄
“长辈、晚辈都要给红包,家里要办年货,走亲戚要带礼品,同学聚会,请客吃饭……”网络调查显示,四成网民春节花销在5000元以上,其中29.75%的人花销接近1万元。红包、路费、购衣、聚餐、访友被评为五大“花钱如流水”项目。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人都要过,只是这么大的过节支出让很多年轻人直呼“伤不起”。
派红包派出近两个月工资
“今年春节发了4000多块钱的红包,一下子发出去近两个月的工资。”说起今年春节发红包的经历,小赵直呼“伤不起”。
今年26岁的小赵2012年毕业后在章丘一家企业做研发工作,单位管吃管住,每月工资2000多元,除去花销,小赵每个月能存1500元。“这是我工作后第一次过年,我从去年8月份第一次领工资开始存钱,就是为了这个春节。”小赵告诉记者,从去年8月份到现在,他一共存了近9000元钱,准备用于这个春节的开支。“按我们老家的习俗,工作后就没压岁钱拿了。”更让小赵郁闷的是,今年不仅没有压岁钱收,还得给长辈、亲戚家的小孩发压岁钱。“一个人200元,转眼1000多元就没了。今年因为刚工作,所以给得少,不知道明年会不会更高。”除了在晚辈那里派发,小赵还给了父母各1000元钱,奶奶、姥姥各500元钱。好在妈妈念在他还没结婚的份上,依然派发了1000元钱压岁钱给他,小赵这才找回了一点儿“平衡”。“我有两个表哥,从小跟我关系特别好,也特别疼我。每年春节我们都会约好了来我家吃饭。”小赵告诉记者,往年春节自己还没工作,只给表哥家的小孩带点小礼品、零食即可,今年自己工作了,只送礼品、零食明显说不过去了。小赵提前准备了两个200元的红包,给两个表哥家的孩子。“叔叔给得少,才200元,小姨给了500元呢。”一位表哥的孩子大声说。听到侄子的这句话,小赵“当时恨不得从地上找个缝钻进去”。小赵说,说这话的侄子过年期间共收到了5700元的压岁钱,“这个收成,比我两个月的工资都多。”
市民呼吁让红包回归本质
压岁钱原意是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现在的压岁钱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负担,红包成了衡量你生活水平的标准,给得少了,那就是没面子。一句话:过节,就是“过劫”。微博网友Kenly说。当压岁钱变成面子钱、人情钱,春节变成“春劫”,年味就在钱味中变淡了。
记者了解到,随着物价上涨,如今压岁钱也水涨船高,大多是200元起。大多数孩子,一般过年收七八个红包再正常不过。但也有个别孩子收到数额特别大的红包,1000元、2000元乃至更多。如正在上初中的茜茜今年就收到一个2000元的“大红包”。原来,因为对方有求于茜茜的父亲,正好趁过年给了茜茜这个红包。一个红包让春节变了味儿,茜茜的父母为这个红包苦恼不已,当天晚上,茜茜的父亲便找了个理由给对方孩子包了2000元的红包送去。“听朋友说,香港过春节收到的红包不过10元、20元,这习俗挺好,虽不多但情意满满,福到吉祥又没负担,大家图的就是个喜庆。而内地春节红包厚度超乎想象,春节发几个红包出去,自己得勒紧裤腰带过俩月。”一市民抱怨说。更有市民说,以后最好过年大家都不给压岁钱,这样彼此都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