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空气污染引国人警醒 中国“治霾”路在何方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2-18 15:24:13
2月17日,北京清晨迎来大雾天气,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空气质量为中度或重度污染。图为北京CBD的建筑在雾中若隐若现。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春节期间多地严重的空气污染,雾霾中监测出危险有机物,节后上班首日多地灰霾笼罩,近日一些列有关“雾霾”的话题再次引发中国社会对于空气污染的焦虑。在舆论的争议中,中国“治霾之路”如何走备受关注。

  春节多地现空气污染PM2.5最大超标4.7倍

  春节假期刚过,在舆论还在热议春节是否应该燃放烟花爆竹之际,环保部就在17日通报,2月9日至15日,中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下降。

  全国目前有74个城市实施了新的空气质量标准,而根据环保部的介绍,春节期间,74城市平均达标天数54.7%,超标天数达到了45.3%。其中,空气质量属轻度污染的天数占23.1%,中度污染占10.5%,重度污染占8.8%,还有2.9%的天数属污染程度最高的严重污染。

  环保部介绍,除夕夜22时至次日2时,天津、石家庄、上海的PM2.5平均浓度较高,分别达到每立方米577微克、527微克和311微克。同时段北京的PM2.5浓度为267微克,北京在初四这一天PM2.5浓度最高,达306微克/立方米。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影响春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PM2.5。74个城市中,PM2.5平均超标率为42.7%,最大日均值为426微克/立方米,最大超标倍数为4.7。而究其原因,环保部介绍,春节期间,不利气象条件及烟花爆竹燃放的共同作用,是造成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其实,排除春节因素,中国的空气质量问题,已经在今年1月连续袭击中国的多场雾霾天气中凸显。雾天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覆盖范围之广,各地频频传出的PM2.5“爆表”……雾霾,已然成了2013年给中国留下的第一个“全民拷问”。

  雾霾检出危险有机物“空气有毒”引争议

  春节假期后上班伊始,2月16日至17日,中国中东部多地就再次被厚重的雾霾所笼罩,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相继发布雾霾预警。“治霾”的讨论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中国科学院的“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阶段性研究结果。在这份针对1月中旬京津冀雾霾天气的专项研究中,专项组检出了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报告对此提出了“危险”的警示。

  媒体特别指出,该物质是“洛杉矶上世纪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在那次污染事件中,共有800余人丧生”。一时间,“空气有毒”的话题引来社会聚焦。

  中科院“大气灰霾溯源”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跃思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类含氮有机化合物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对人体的肺部和心脏的损伤都很厉害,但是目前还没有科学研究能够得出这类物质对于人体危害的定量关系,“我们的担心是,当我们知道它的危害程度时,为时已晚。”

  但是,北京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教授谢绍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含氮有机颗粒物成千上万,有的有害,有的无害,在尚未知道这次发现的含氮有机颗粒物是哪些的时候,不能认为北京空气中一定有异常物质对人体有危害。

   “治霾”路在何方:留给公权与公众的反思

  无论是春节期间的各地“惨淡”的空气质量成绩单,还是雾霾中危险有机物的发现,大量的数据已经显示,2013年笼罩中国的多场大雾,已经不能简单套用“异常天气现象”来解释,显而易见的大气污染,已成为雾霾天气的“主谋”。

  “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谁都跑不掉。”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日前针对雾霾天气发出的一句警示。拿出“防非”勇气来“治霾”,也成了公众对于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期待。

  今年以来,“雾霾”已引起中国高层关注,多位领导人就“治霾”话题发声。为了应对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日益增加的影响,春节前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

  此外,有媒体报道称,在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所作的21页报告中,有关空气污染的内容就占了3页。

  对于公众所关心的今年环保部门如何防治空气污染的问题,周生贤回应说,将确保第一阶段74个城市496个监测点位稳定运行,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空气质量联动监测。确保2015年重点区域空气中PM2.5年均浓度下降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年均浓度下降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管各项环保标准落实,推进区域联防联控,中国的“治霾”之路政府的责任重大,但是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治理大气污染也应从公权和公众两方面入手。

  有评论感叹,每一脚油门、每一根燃烧的秸秆、每一串红红火火的爆竹后面,是你是我是他,我们是否也在一边抱怨空气质量,一边不经意地向霾“喂食”,催化并纵容着“霾”?

  “治理雾霾需告别‘口头环保’”。媒体的这句呼吁,似乎是几番灰霾天气过后,各级政府和普通公众最应反思的问题。(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阚枫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