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环保不放鞭炮,爱光盘拒绝剩宴,蛇年春节,人们掀起了过年的新风尚。对年轻人来说,更希望自己的“恐归”心情能得到家人的理解。
热词一:烟花爆竹与PM2.5
尽管除夕夜到初一以及初五部分时间,北京、上海等多地PM2.5观测值仍出现了短时“爆表”,但不少居民实际感受到,这个春节,家门口的烟花爆竹燃放确实大大减少了。
春节前,不少地方政府和公益组织就倡导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数据显示,蛇年大年初一上午,北京全市共清扫烟花爆竹残屑1586吨多,比2012年减少155.61吨,同比下降近9%。上海的统计数据也很喜人,大年初一清扫爆竹垃圾700余吨,较之龙年同期下降超过两成。
比数据下降更明显的是人们的直观感受。常年驻守在黄浦江畔上海虹口老城区的消防队队长范豪杰说,蛇年第一天的接警次数为17次,比龙年下降了一半还多。
记者点评:刚刚过去的长达一个月的雾霾天气给公众上了一堂环保课,大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已经有了不少提升。环境问题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在PM2.5的问题上,人人平等。爱清洁的空气还是爱热闹的鞭炮,每一个中国人都面临现实的选择。
热词二:光盘行动
蛇年春节前夕,从中央到地方都开始倡导勤俭节约之风,不少人在春节餐桌上也开始“光盘行动”。
68岁的上海退休工人吴瑞芬告诉记者,二三十年前,春节餐桌上还是很节俭的。不过最近几年,过年一摆团圆宴,就喜欢“讲排场、比阔气”了,还有人为了讲究“吃剩有余”讨个好口彩,饭桌上的大鱼大肉只动几筷子,从来不打包回家,全部浪费了。今年则不同,下餐馆点菜先根据人数“悠着点”,吃不完的也打包带走,“不浪费一分一毫”。
“积极响应‘光盘行动’!在珠海白藤头吃海鲜,全部吃光光。”“‘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绝不浪费一颗粮食。”……在微博和论坛上,“晒光盘”成为新的时尚,不少网民晒出菜肴被吃得干干净净的餐盘照片,身体力行向中国式“剩宴”说“不”。腾讯微博的“中国光盘节宣言”阅读量超过400万,转发数千条,新浪微博上参与“光盘行动”微话题讨论的微博也超过了1400万条。
除了消费者的身体力行,餐饮企业也投入到了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行动中,不少商家提供了“光盘族”打折、有奖打包、“N减1”点菜法、提供“半份菜”等措施,减少餐桌上的浪费。
记者点评:蛇年春节餐桌上的微妙变化是年俗“转型”的一个缩影。中国古语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尽管中央的有关规定主要还是针对公款吃喝现象,但“上有行,下必效”,老百姓的春节年俗也开始重新崇尚节俭。
热词三:礼品“减奢”
“今年的生意不如去年好,别说高档烟酒和‘苹果’三件套少了,就连一般的问价客人都少了很多。”某礼品回收站老板张先生,早在1月份就提前感受到礼品回收市场的“降温”,十年春节没回家的他,这一次决定回老家过年。
烟酒市场回收行情不再,茅台回收价直降500元,专门配送公务消费年夜饭的礼品市场也随着年夜饭“退订潮”和“减奢潮”受到了影响。
但礼品“减奢”风潮中,依然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5公斤豪华包装下,仅有3两茶;“钻进”礼盒装,桂圆干价格就翻了一番……在上海多家商场和超市里,精美礼盒装的礼品被摆放在显眼位置,除了传统的茶叶烟酒、保健补品“重灾区”,就连蔬菜水果也学会了“更衣变脸”的招数。
记者点评:礼品“减奢”首要的就是改变重“面子”轻“里子”的送礼文化。无论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还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中国传统社会朴实真诚的交往风气值得现代人学习。
热词四:“恐归族”
“过年回家”对于时下很多年轻人来说是“守住传统”的一条底线。不论是远离家乡的进城打工者,还是大学生,或是小有成就的白领,都渴望在传统新年到来时回到家乡与亲人团圆。然而,对不少年轻人来说,回家不容易,回家之后和长辈面对面的沟通更不容易,有不少人由此产生了“恐归”的情绪。
在一家门户网站,网友评出了年轻人春节回家最怕被长辈问及的十个“毒舌”问题。“谈恋爱了吗,什么时候结婚啊”位列第一,其次是“期末考试考第几名”、“去年赚了多少钱”等。
“每逢佳节被逼婚”是很多年轻人在春节“惧怕”回家的理由。江苏网友“久舞”就说:“我不仅恐婚,现在都‘恐归’了。到处是压力,根本没人真正理解。”
记者点评:和想家一样,“近乡情怯”也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惧怕回家”和“渴望回家”对年轻一代而言是兼而有之的心声。作为子女,对父母某种程度上稍嫌过度的关心要懂得宽容和感恩;而作为父母,或许除了“提问”,可以更多地给予孩子尊重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