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环保一点少放开门炮 换种方式开门红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2-16 10:12:08

  你可以用打腰鼓、舞龙舞狮这些传统民俗,吸人眼球;也可以推出各种优惠活动,让利消费者今年1月31日,钱江晚报率先发出倡议:烟花爆竹也是空气污染的一大源头,今年春节,少放些烟花吧!2月,杭州市政府自1998年杭城烟花开禁以来首次明确倡导:过年不放或少放烟花。随后,杭州市城管委也发出同样的倡议。

  倡议得到很多市民的支持。大家明显感觉,今年除夕夜,小区里的爆竹声少了,大烟花少了。而有数据印证,烟花爆竹残屑少了近1/3,火警次数仅为去年的1/3,PM2.5峰值也比去年低了35%……

  但按照以往惯例,从年初七开始,企事业单位的开门炮才是烟花爆竹的消费大头,也是污染的大头。钱报继续倡议,少放或不放开门炮。换种方式“开门红”。

  去年开门炮,两个小时内

  杭州空气从优良跌入较差

  昨天,记者走访了杭州市区几家烟花爆竹指定销售点。说起春节的烟花销售,老板们都叹气:“不温不火”。

  “除夕那天卖得还可以,但后面几天,生意真淡啊……”建国北路销售点的老板说。

  “很多家长都是为了应付孩子,买几个小鞭炮意思一下,花几百块买炮竹的人少了不少。”新华路销售点的老板也有同感。

  不过,烟花销售商们都把目光放到了年初七开始的开门炮上。“去年年初七,有个市场在我这一次预定了将近5000元的开门炮。”凤起路烟花爆竹销售点的老板坦言,最赚钱的就是开门炮,一般不还价,而且量还大。

  开门炮红火,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

  仅以2012年春节年初七为例,杭州市区,开门炮一上午“惹火”6起,被开门炮“逼”进医院的人也不少,一位孕妇险些流产,一位小伙爆震性耳聋,呼吸科的病人增加两成。在银行聚集较多的庆春路和凤起路,一个上午的鞭炮清扫量有五六吨。

  因为开门炮,杭州市区的空气质量也迅速下降,两个小时内直接从“优良”跌入“较差”。

  当天早上七点的PM2.5值浓度在20微克/立方米,在开门炮大量燃放的八点到九点间,数值上升很快。过了九点,最高PM2.5值已经达到80微克/立方米(平均浓度24小时均值低于35微克/立方米的,评价为“优良”,平均浓度超过75微克/立方米的,评价为“较差”)。

  商家:会尽量少放

  市民:放炮不应扰民

  昨天,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一些商家,涉及银行、保险、专业市场,因为它们都是每年开门炮的主角。这些商家都表示已经准备好了开门炮,并强调这是公司每年的传统,为了新春开业第一天,讨一个好彩头。当记者提到今年流行少放烟花爆竹,商家们表示,会尽量少放。

  说起开门炮,家住屏风街的朱女士有些不爽,由于居住的位置,前后有银行、通讯公司等大单位,每年到了初七这天,朱女士家的窗户都不敢开。“八点八分、八点十八分、二十八分、三十八分,只要逢八的时间点都在放,空气里全部都是硫磺味,人都有点喘不过气来。”朱女士认为,企业放开门炮不应该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

  早在去年,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吴露生就曾提出,现在的开门炮一定要加强引导,因为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开门炮了。

  “传统意义的开门炮就是年初一放的,在市井里巷,在农户村落放的。现在我们说的开门炮,实际上就是开业炮或者上班炮、机关炮、财气炮,这个不能叫开门炮。”吴露生说。

  记者手记:

  何不换种方式开门红

  关于开门炮,我有一个笑话先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个老板放了好多炮,其中有一个炮不响,这位老板非常恼火,“这么贵、这么大的炮怎么不响了?”老板要找烟花店讨说法。

  办事的员工很会圆场,“老板,这个叫闷声大发财!”

  一句话让老板开心死了,当即拿出几百块钱红包奖给这位员工。

  闷声大发财,说到了点子上。

  很多商家放开门炮的初衷,无非希望开门红,图个吉利,讨个好彩头。但现实比较残酷,它会影响空气、影响安全。

  其实凡事讲个度就好,不要比拼,尽量少放。

  年年开门炮,也会有审美疲劳不是。同样为开门红,可选的方式还有很多。

  和年俗相关的,比如打腰鼓,舞龙舞狮这些传统项目,也能吸人眼球。或者可以选择开门第一天推出各种优惠活动,让利消费者。

  环保一点,欢乐一点,时尚一点,何乐不为?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 李雯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