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医疗健康新闻
鞭炮猛于虎 急救常识不可少:第一时间处理很重要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2-16 08:42:39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爆竹声声除旧岁”更增添了喜庆气氛。但欢乐之余,千万不要忽视了烟花爆竹带来的危险。作为衡水市惟一烧伤整形专业科室——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每年都收治400余例烧烫伤患者,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春节期间被烟花爆竹炸伤或烧伤的患者。

  烧伤整形外科主任杨胜义教授提醒大家,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大家都会亲人团聚或外出游玩,燃放鞭炮是春节中必不可少的庆祝活动,燃放烟花爆竹时应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并提前了解简单的炸伤、烧伤应急处理方法。

  受访专家

  杨胜义:哈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河北外科分会烧伤与整形外科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烧伤医师分会委员。擅长大面积烧伤的治疗及烧伤后畸形的手术治疗,尤其对各种难愈性创面有独特的治疗疗法;烧伤早期休克的综合治疗,烧伤创面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救治;各类热烧伤、化学烧伤、电烧伤、各种复合伤的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各种化学灼伤、内脏并发症的防治和烧伤瘢痕整形的治疗。

  春节是烧伤、炸伤高发期

  在谈及鞭炮导致的烧伤时,杨胜义主任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去年,我们科接收了一名儿童患者。父母都不在家中,孩子拿出家中的一根焰火棒,来到户外燃放,不料就在导火线点燃的瞬间,焰火棒突然炸开,孩子眉毛、头发都被烧焦,面部皮肤深Ⅱ°烧伤,被人送到了医院。这个孩子面部和双手大部分灼伤,眼角膜也轻度受损,所幸经治疗后恢复正常视力”。

  每年春节,不少患者因燃放爆竹导致烧伤、炸伤来医院治疗,严重的会导致失明、截肢等残疾,甚至危及生命,轻者也会留下不可消退的瘢痕,患者所承受身体和精神上的打击不言而喻,因此燃放烟花爆竹时绝对要注意安全,同时有必要懂得一些急救常识,以减少因救治不当而导致的二次损伤。

  爆炸伤因高热、冲击波的作用,伤口多污染严重,所以它有损伤重、感染率高的特点,如早期处理不当,则易导致创面加深,组织坏死的后果。特别是手部,因血管、神经、肌腱较多,结构非常复杂,爆炸伤后,极易损伤重要组织,如处理不当,可能造成手部严重残疾甚至截肢。

  遭遇意外妥善处理

  发生意外后,第一时间的处理非常重要。

  对于焰火烧伤,杨胜义教授建议,应立即让伤者远离现场,然后迅速脱掉着火的衣服,用自来水冲。或者用蘸过水的大衣、毛毯、雨布、棉被等覆盖灭火。若穿着衣物较紧,应立即穿着衣服做冷水浴,不要勉强脱掉难以脱下的衣服,否则很容易将烧伤后的疱皮脱落,加重损伤的程度。如果是头部烧伤,可取冰箱中冷冻室内的冰块,用打湿的干净毛巾包住做冷敷,尽快用冷水冲淋烧伤处,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烧伤程度进一步加深。如果没有消毒纱布,可以用熨斗熨过几次或用电吹风吹过的干净毛帕代替,轻轻盖在伤口上,尽快到附近医院就诊。不要涂食用油、酱油、烟丝、牙膏及各种所谓的祖传秘方处理,这样做最易引起细菌感染或创面二次损伤,到医院后医生还要进行彻底的清洗,既浪费时间又增加痛苦。

  “当发生烧炸伤后,除做一般处理外,还应检查一下鼻毛有无烧焦的现象,”杨胜义说,如果有,则呼吸道也有烧伤的可能性,就诊时要及时告诉医生,可能会发生喉头水肿引起呼吸困难。另外要注意有无睫毛烧糊变卷,如有则可能烧伤角膜,这均要及时在就诊时告诉医生。如果眼部烧伤,千万不要去揉擦和自己冲洗,可以滴入适量的消炎眼药水,拨打120或急送有条件的医院。

  如手部或足部被鞭炮等炸伤流血,则应迅速用双手为其压迫止血,如创面小,出血量不大的情况下,可以用云南白药粉或者三七粉止血。如果仍不能止血,则应用橡皮带或粗布扎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抬高患肢,急送医院清创处理。捆扎带每30分钟要松解一次,以免患部缺血坏死。

  小心燃放鞭炮,过祥和春节

  根据收治患者受伤情况,杨胜义教授总结了几点经验,分享给读者以降低鞭炮带来的伤害:

  购买烟花爆竹时一定要去正规具有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的经营店购买;燃放烟花须到安全地带;不要让未成年人单独燃放烟花爆竹;不要燃放危险性较大的品种,不要取出烟花爆竹内的火药做其他玩具。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作者: 编辑: 李雯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