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非常重要,这已经成了教育界的共识。
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朱永新在新东方集团组织的一次家庭教育论坛上进一步指出,人生有四个重要的场所:第一个场所是母亲的子宫,胎儿在那里吸收母亲的营养,感受母体的气息,通过母亲来感受外部世界的变化,所以说家庭教育实际上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开始了;第二个场所是家庭,人的第一声啼哭是人生的第一个独立宣言,这个时候人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家庭来进行的,因此家庭是人离开母体以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第三个是教室,要缔造完美的教室,让孩子健康成长。不过,孩子从教室、学校离开还是要回到家庭;第四个场所是职场,人在这里要拼搏,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但是,职场累了还是要回家。
“所以,家庭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一个场所,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港湾,最温馨的一个港湾。人生从这里出发,人生将回到这里。”朱永新说。
朱永新同时指出,家庭教育确实重要,但是“家庭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父母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
童年的秘密还远远没有被发现
为什么儿童的秘密没有被发现?
“如果被发现了的话,我们的教育不会如此。”朱永新说,儿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黑匣子。对儿童的喜怒哀乐、儿童情感的形成、习惯的形成,儿童时期对人一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并不是很清楚,科学研究还没有到达能够揭示儿童秘密的时代。因为教育科学的两大基础——生命学和心理学还没有成熟。
朱永新介绍,托尔斯泰曾经说,孩子自出生到5岁,在智慧、情感、意志和性格诸方面从周围世界中摄取的,要比他5岁之后所摄取的多许多倍。这就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说明了5岁前家庭教育的意义。
“童年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期,而是一段真正的、独特的、光彩夺目的、不可再现的生活。”朱永新说,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
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说: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童年本身就是人非常重要的时期,人的任何一个时期都不是仅仅为今后一个时期作准备的,童年本身对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孩子进学校以前,其认知风格、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甚至于价值,都已经初步形成了。学校只是起到改造和进一步校正的作用,进一步帮助孩子成长。
家庭教育方向不一致使儿童无所适从
要考驾照才能开车,这是一个社会常识。“然而,做父母却不要任何‘证’就可以了。做父母比开车要复杂100倍、1000倍!”朱永新说,一个孩子从生理到心理再到养育方式是一门大学问。“但是,我们竟然不需要接受任何培训就可以做父母了,这不公平。”
确实,如果一个社会到处都是无证驾驶的司机,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危险的,如果父母都没有经过培训,那么这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有不少弯路要走,在教育上“走弯路”对一个孩子的一生来说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正因为我们的社会缺少对父母的培训,因此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家庭教育方向的不一致。
“家庭教育方向不一致使儿童无所适从。”朱永新说,由于过于关注成绩,现在学校的教育功能正在弱化,如果家庭教育的功能再不强化,那么,“这个社会和孩子就真的很危险。”
父母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
“人生有两次真正长大的机会,一次是成为父亲,一次是失去父亲。成为父亲,开始你对家庭肩负责任,对未来挑起重担;失去父亲以后,你所依赖的人走了,你的担子更重了。”朱永新说,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非常大。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但是,如果父母用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坏。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但是父母也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朱永新说,我们常常看到不少一年级孩子的父母,跟老师说的第一句话是“孩子就拜托给你了”,似乎意味着孩子跟自己没有关系了。事实上,无论孩子在哪里,总是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教育,甚至餐桌上的一句话都会折射在孩子的心理上。
朱永新总结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最容易犯的几个错误。
第一个是望子成龙。
“望子成龙没有什么不好,哪个父母不这样?”朱永新说,问题出在标准上。
大家都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不一样的,但是我们的教育用的却是同一个标准,即哈佛的标准、北大的标准、清华的标准,其实就是分数的标准。“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你做第一,别人就做不了,几十个人就拼一个第一,那不是在互相残杀吗?”朱永新说,“事实上这个方向就错了。应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只有成为他自己,他才能生活得幸福,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很多父母亲就用唯一的分数标准“压榨”孩子,最后,孩子生活中留下的只有悲伤。
父母要知道孩子最喜欢什么、最合适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个是重智轻德的功利化。
现在我们的教育就是一卷遮百丑:只要分数好,其他都可以做手脚。在家里只要孩子考得好,奖励就来了,甚至告诉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教给其他的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好书借给其他的孩子。孩子渐渐地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只关注自己,甚至对家人都不关注,“这样的孩子能走多远呢?如果教育不关注人的品格发展,这样的教育肯定走不远。”朱永新说。
第三个是家长没有和孩子一起成长。
朱永新指出,现在大多数的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后,就没有成长的动力了,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在职场打拼已经够累了,回到家里又要做家务,没有精力和孩子一起成长,“而这样恰恰使孩子无法成长。”朱永新讲起去年7月在山东淄博遇到的一个爸爸的故事。
这个爸爸是个企业家,工作非常忙,很少在晚上11点之前回家。后来孩子所在的学校参加了新教育实验,老师要求每天晚上进行亲子共读。为了跟儿子共同完成这个作业,这个爸爸减少了应酬,每天晚上8点钟回家,讲故事给孩子听。
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各方面的进步都非常明显。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后,爸爸也受到了激励并在亲子共读中体会到了自己成长的乐趣,于是他们共同坚持,到现在已经有5年了,一起读了165本书。“只要你给孩子播下善良的种子,经过漫长的岁月,这颗种子就会慢慢发芽。”
“好父母不应把教育孩子当做是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应该当做是自己人生的一种乐趣和享受。只有享受教育的人,才能演绎教育的精彩。对于父母来说,要进入童年的“神秘之宫”,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把父母当成一个偶然闯进他们那个童话世界之门的人。”朱永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