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袖叠起,高腔入耳,祭拜春神,舞龙弄狮……透过市文广局日前公布的“2013年春节元宵期间全市文化活动安排”,不难发现,各类“非遗”展演毫无悬念地担纲主角地位。
事实上,作为传统农耕时代最盛大隆重的节日,数千年来中国人为了欢喜团圆“过大年”创造了无数年俗。在今天看来,构成那些醇厚“年味”的元素中,几乎都是“非遗”。
春节,造就了万千“非遗”,也因这些“非遗”变得更加强大更具生命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曾大声疾呼: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应努力将春节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听着愈来愈近的春节脚步声,本期《解码衢州非遗系列报道》,记者特别梳理呈现了承载正宗年味的部分衢州“非遗”项目,沉浸其中,或许能让您在寒冬中感受到无形文化带来的浓浓暖意。
齐詹记冻米糖:甜蜜的年味符号
●2012年入选浙江省“非遗”名录
藏在洋油箱里的冻米糖,曾是几代衢州人印象中春节的年味符号。而在开化人的生活记忆中,百年老字号“源庄·齐詹记”的冻米糖味道最为正宗,其产品“甜而不腻,酥而不硬,落口消融,无渣无屑”。
当地民间相传,吴越国镇东节度使詹尧臣奉命守护钱王祖墓,百姓将当地最珍贵的糯米饭献出作为将士的干粮。因天寒地冻,糯米饭被冻成晶体,无奈之下只得下锅再炒,将炒过已变成米花的糯米饭拌蔗糖吃。这种做法经历代演变成了今天坊间的冻米糖。
詹尧臣的后代今在何处已难以考证,但“齐詹记糕点房”却是齐、詹两姓人家联姻所创办。
“要想得到好的冻米糖,必须精选上等生态无公害糯米,不放任何添加剂”。“齐詹记”冻米糖制作技艺传承人齐金松说,“齐詹记”冻米糖制作共有“制作饴糖”、“对糖”、“煎糖稀”、“加入米花、糖桂花”、“搅匀混合”、“滚平”、“划条切块”等20多道工序,不过其工艺只可身教,不能言传。
每年的浙江省农博会上,“源庄·齐詹记”冻米糖永远都是热销的抢手货。究其原因,除了确实地道味美之外,或许还与城市人心底那一抹无法复原的乡土春节记忆有关。
【春节文化资讯】
今天开始到本月28日,市图书馆内将举办《春节那些事儿——浙江各地春节习俗摄影展》,展示浙江各地的“年文化”。
龙游发糕:“年年发、步步高”
●2009年入选浙江省“非遗”名录
龙游发糕制作始于明代,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逢年过节,喜庆之日,家家户户蒸制发糕,已成为龙游民间风俗。
正宗龙游发糕制作技艺独特,配料考究,取材丰富,色香味俱全,“发糕”又是“福高”的谐音,有“年年发、步步高”之吉祥寓意。因此,深受民间百姓喜爱,其传统制作技艺也世代相传。
制作龙游发糕的原料包括酒曲、糯米、粳米、白糖等,通过水浸、淋洗、拉浆、磨粉、脱水、混合搅拌、灌笼、发酵、炊熟和配色等特定工序,加工而成。
民间习俗中,在炊发糕工序中,还要祭拜天地、米神以及灶王爷等酬神活动,此外,百姓还在蒸熟的发糕上点上红色图案,以示吉庆和圆满。
九华立春祭:劝农勤劳,抓紧春耕
●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每逢农历立春时节,衢州城北齐云山梧桐峰下的柯城区九华乡外陈村,便处处洋溢着过节的气氛。
鞭炮阵阵,锣鼓喧天,写有“迎春接福”的大红灯笼高悬飘扬。村中男女老少不约而同,纷纷赶往春神庙——梧桐祖殿,等待立春祭祀大典启幕。
其中鞭春牛是九华立春祭的重要环节,也是活动高潮,由人扮句芒神鞭打春牛,以示劝农勤劳和春耕的开始。
【春节文化资讯】
今天,柯城区九华乡外陈村将如期进行“九华立春祭”。2月27日,万田乡余家山头村,将举行“女儿节”民俗系列活动,届时柯城非遗展示馆将正式开馆。
西安高腔:过年看大戏
●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衢州古称西安县,在弋阳腔影响下结合婺剧形成的地方戏,西安高腔因此而得名。春节时,衢州人看戏听曲,西安高腔则必不可少。
西安高腔起源于民间,流行于民间,有《槐荫树》、《合珠记》、《芦花絮》等一批传统剧目。它原来仅以锣鼓伴奏,清道光后与昆腔、乱弹合班演出,受昆山腔和乱弹腔的影响,在保留原音乐特征的前提下加入管弦、昆笛、板胡、提胡等乐器,也有了简单过门。
现存的西安高腔,唱腔上“大吼大叫”,表演上“大蹦大跳”,舞美上“大红大绿”,乐器上“大鼓大号”,乡土气息浓厚,在剧目、行头、唱法、行当体制、演出程序等方面,基本上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古南戏的风貌。
蛇年将至,龙游剪纸大师吴芝瑛为读者剪了一幅《蛇盘兔》,民间谚语有“喜珠石榴蛇盘兔,荣华富贵必定富”的说法。
龙游湖镇,当地人在正月里经常表演一种名叫“滚花龙”的龙舞。
鞭春牛是九华立春祭的重要环节,以示劝农勤劳和春耕的开始。
在开化人的生活记忆中,“源庄·齐詹记”的冻米糖味道最正宗。
春节,造就了万千“非遗”,也因这些“非遗”变得更加强大更具生命力。
湖镇滚花龙:从祈福到营造快乐
●2012年入选浙江省“非遗”名录
闹元宵,舞龙灯。在龙游县湖镇,当地人在正月里经常会表演一种名叫“滚花龙”的龙舞。其历史源于唐代,表演讲究“圆”而“猛”,动作幅度大,速度快,特点是“龙跟珠走、头尾圆劲、动作迅猛、适应性强”。
“滚花龙”的前身为“泥鳅龙”,上世纪50年代,“泥鳅龙”和“奉化布龙”组合一起赴京演出。期间,受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此后,村民杨发华对“泥鳅龙”从道具、表演等方面进行了改造,更名为“滚花龙”。
“滚花龙”出场时,先由乐队演奏敲打锣鼓点,引出扛旗手1名,举灯者4名,最后是龙珠领着龙头表演。表演套路有“引龙出洞”、“龙翻身”、“打云头”、“龙跳腰”、“靠背”、“直目困”、“摇船”、“高山流水”、“珠戏龙头”、“龙跳珠”、“假跳”、“开东门开西门”、“前后双珠”、“穿龙骨”、“破龙肚”,最后以“盘龙”宣告结束,全程用时25分钟。
该舞蹈表演动作丰富多彩,变化多端,令观看者精神奋亢,给人以吉庆吉祥之感。
【春节文化资讯】
2月15日至3月1日期间,龙游县湖镇镇下叶村、模环乡虎龙村将表演舞狮活动。2月18日,横山镇天池村将举行舞稻草龙活动。2月22日,社阳乡青塘坞村将举行纪念徐偃王暨舞板凳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