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劈砖教授"课堂徒手劈砖 新发明:上课"刷脸卡"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1-30 09:22:17

“基于人脸识别的考勤系统”,每个同学脸上都带着红框。

  还记得走红网络的四川大学“劈砖教授”魏骁勇吗?几个月前,他在课堂上现场演示徒手劈砖,向学生诠释了“知识就是力量”。

  这周末,这位计算机科学系主任研发的“基于人脸识别的考勤系统”,再度成为网络焦点。

  昨日,“天呐,用刷脸卡代替传统点名!”的微博被广泛转发。“天,逃课学生末日降临!”“最可怕的宅、男、技术、老师……”在各种议论之中,记者联系到魏骁勇,他说:“其实这套人脸识别系统,我主要另作他用。”

  A 研发初衷

  上课点名很费时开发“刷脸卡”系统

  用途一拍照对比“逃课的你”

  这张每个同学脸上都带着红框的照片(如图),是魏骁勇经过“人脸识别系统”软件分析后的截图。每次上课时,他用手机将课堂情境进行多角度拍摄,下课后,再利用全景拼接技术,把不同角度的照片无缝拼接到一起,放到电脑服务器上进行对照,与全班都在时的数据一识别,就能显示出哪个学生逃了课。

  “只需几秒钟,电脑就会自动记忆并分析学生的座位情况。”每个红框都自带一个编号,学生的座次、是否到场一目了然。魏骁勇说,其实这个系统2010年就开发了,2011年3月正式在川大投入使用,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其实我过去上课从来不点名,从不缺席的学生说这对他们不公平。但一堂课要花很多时间来点100多人的名字,浪费时间呀!”魏骁勇说,于是他研究出“基于人脸识别的考勤系统”,学生们的出勤率就很高了。

  用途二研究“课堂人际关系”

  魏骁勇说,除将“人脸识别系统”作为考勤,其实还有个主要功能:研究课堂上的人际关系,“比如,张三、李四常常坐在哪些位置,它可以反映教室的社会关系。长期积累,就能分析出一个教室内的社会关系网,帮助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做大规模数据分析,替代之前的问卷调查。”

  系统研发使用后,魏骁勇两年多来对300余名学生进行了长期的数据分析,得出不少结论。比如,从统计意义上来说,喜欢坐在前排的同学,成绩要好一些的结论也是成立的,“当然个案除外”。

  B 研发幕后

  商家咨询“刷脸机”他拒绝:不愿只做考勤用

  “高科技”“压力山大”……在网友们针对这个考勤系统感叹时,另一位川大老师却认为,“这并不完全是个教育科技化的好消息。”

  魏骁勇告诉记者,虽然研发“人脸识别的考勤系统”只花了两三个星期,但技术上的积累是个长期的过程,服务器的成本在两三万元左右。后来,有不少商家和学校联系他,但魏骁勇不想让它成为强制点名的工具,都拒绝了。

  “在我看来,这个也不能简单说它好还是不好,毕竟每个个体情况不一样。有些低年级同学,确实需要有所约束;而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就应该给予他们自由,不应该强制点名打卡。”魏骁勇说。

  魏骁勇的在读研究生告诉记者,他本来就是不爱旷课的学生,所以“这个系统对我影响不是很大,况且魏老师的课本来就很有新意,我们都愿意去上,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实际的考勤意义。”

  C 对话当事人

  换发型长痘痘依旧可以识别修正

  记者:这个考勤系统是怎么用的?

  魏骁勇:第一步,每次上课时老师只需对班级进行拍照,课后将照片发往管理员邮箱。我们对照片进行预处理以后,上传点名系统网站;第二步,学生登录点名系统,找到自己的照片,点击后面的“Its me”按钮签到。学期末,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学生出勤情况。

  记者:如果学生换了发型、长了痘痘,还会识别出来吗?

  魏骁勇:我们这个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脸识别机器,主要用于人际关系网分析。所以,如果学生局部发型有变化或者照片拍得不好,电脑会根据其他同学的座位情况,进行自动识别并修正,算出这位同学的座位概率。

  记者:如何识别双胞胎?魏骁勇:我们班上目前还没有遇到过双胞胎,所以这个不清楚。网友评论素颜来上课肿么办?

  @Alfred_Xiaofeng:这个太恐怖了,还好毕业得早啊,o(∩∩)o。。。

  @红尘似锦卧看流云:技术男威武,高,实在是高!

  @杨帆的魂:科技改变生活……

  @呼你熊脸上:哪天素颜来了肿么办?

  @Iter-cn广东IT人才网:其实重点不是考勤,而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和教学数据分析。立即评

  别让学习变成“被逼”

  说起用刷脸机“打脸”,要追溯到它的“鼻祖”点名与签到了。因为代替点名、顶替签到的现象太盛行,才逼出了如今的“打脸”与“打眼”。

  所谓“打脸”就是“刷脸卡”,“打眼”则为测虹光,即提前把瞳孔的虹光信息录入机器,需要时再进行比对,完成考勤。随着科技愈来愈发达,考勤系统愈发先进的同时,争议也从未停止。如果上课心不在焉,身在曹营心在汉,即便考勤这栏满分,老师传授的知识却一问三不知,才是“真正打了自己的脸”。

  如果大部分学生都不来听你的课,对老师来说,“刷脸机器”其实就是一种讽刺。如果需要依靠考勤保证“上座率”,这教学水准和效果可想而知,最终不知会“打”了谁的脸?不管怎样,都别让学习变成“被逼的”。

  人物简介

  “砖家教授”魏骁勇

  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副教授。2009年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电脑科学系,获博士学位。

  因在课堂上全英文授课,“亲手劈砖”演示力量原理,被网友戏称为“砖家教授”。

来源: 华西都市报 作者: 记者 肖迪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