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6人团伙盗3000多万QQ号 研发木马为赚取生活费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1-23 15:14:40

  在网上通过木马软件盗取大量QQ号信息后,通过取信、洗信、卖信等系列流水线作业非法获利……公安部挂牌督办的这起全国最大的盗取Q币及QQ号信息案,经重庆市渝中区检察院提起公诉,1月16日在渝中区法院开庭审理。6名被告人分别被控盗窃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卖木马软件,只为赚生活费和学费

  家住渝中区的陶先生是一名网游爱好者。2012年1月,陶先生向渝中区警方报案称,他前一天给两个QQ号共充了420个Q币,但第二天所有Q币被盗得一干二净。

  Q币是由腾讯公司推出的一种虚拟货币,腾讯网的QQ会员、QQ音乐、QQ游戏、虚拟物品等服务都需要Q币来支付。根据深圳市物价局备案,1Q币售价为人民币1元。

  警方立即展开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利用木马软件盗取QQ号信息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在这个犯罪团伙中,王某是学历最高的一个,也是木马软件的开发者。1988年出生的王某,案发时是武汉一所知名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二年级的高材生,具备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王某把自己设计的几款木马发到博客上炫耀,恰巧被犯罪团伙核心人员吴某看到,吴某联系上他,双方一拍即合。

  承办此案的渝中区检察院检察官李鹏介绍,2011年初,王某刚编写出“QB马”木马软件时,以每月1.5万元的价格从吴某那里收取技术费,后来改为每天500元,最后对非法所得进行五五分成。

  “我把木马软件卖出去只是为了赚生活费、学费。我认罪,我悔罪。”1月16日,站上被告席的王某向法庭表示,由于家庭经济较困难,大三后的生活费、学费就靠他自己编写软件赚取。

  案发时,临近毕业的王某已被一家互联网公司聘用,“没想到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盗取QQ号信息非法牟利

  王某编写的木马软件,是如何盗取QQ号信息来非法牟利的呢?

  据检察机关指控,整个犯罪包括挂马、取信、洗信、卖信等流程。吴某是整个犯罪团伙的核心成员,主要从事策划、组织、指挥工作,相当于“老大”。

  2011年初,王某编写木马软件后,一些团伙成员负责“挂马”工作,即在网站中种植该木马病毒,再趁用户浏览网页时盗取用户主机中的个人信息。之后,用户再登录QQ,木马就会记录用户QQ账号密码,然后自动发到盗号者指定的“箱子”里。吴某控制的“箱子”里,每天都会收到几十万封“信件”,即QQ号信息。

  每天收到这么多“信件”,里面的用户或许有Q币,或许没有,被告人伊某、明某就主要从事“取信”、“洗信”,即对盗窃来的“信件”进行分类处理,将盗来的Q币兑换成游戏币。

  明某和老婆梁某还负责“卖信”,他们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网店,销售这些兑换好的游戏币。

  3000多万个QQ号及信息被盗

  “全国有成千上万QQ用户的信息被这个团伙盗取。”李鹏介绍说,案发后,公安机关从伊某的网盘上发现了被盗的3000多万个QQ号及相关信息,其中含有Q币、Q点信息的QQ号有2.3万余组。

  “尽管数量庞大,但最终查实认定的被害人只有58人,涉案金额1.8万余元。”李鹏称,由于被害人遍布全国各地,警方通过QQ号中留存的个人信息与多个被害人联系,但因个人信息不实、被害人不配合等原因,只找到一小部分配合作证。

  最终,检察机关对吴某、王某、明某、梁某、和某5人以盗窃罪提起公诉,对伊某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提起公诉。

  庭审中,6名被告人对检察机关指控的罪名和犯罪事实并无太大异议。王某表示,希望法院能从轻判决,他将在监狱里好好改造,出来后把自己的技术用到正途,用于维护网络安全。

  由于案情重大,法院没有当庭宣判。

  检察官支招,防止QQ号信息被盗

  “本案中,有不少被害人是因为点击进入了黄色网站,下载了软件,其QQ号信息才被泄露的。”李鹏提醒,为防止QQ号信息泄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广大网民切勿点击各类色情网站或下载不明缘由的免费软件。同时,网民在使用电脑时,应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定期进行电脑杀毒,增强电脑对木马等病毒的防御功能。

  “此外,在使用Q币时,最好进行短信确认。”李鹏介绍,QQ用户可将自己的手机进行绑定,保证凡是要使用账户上的Q币,都必须经过用户本人手机短信确认,这样也能防止Q币被盗。

来源: 检察日报 作者: 沈义 陈天祚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