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大学教授潘知常在《水浒传》主题论坛会上表示:如果重评“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很可能被踢出局,《金瓶梅》则应该入选。话题一出,引起学者和网友讨论。于是有网友提出,“四大名著”应有当代作品,如《鹿鼎记》、《杜拉拉升职记》等应该进入“四大名著”。
其实这种话题的提出和讨论,并非什么新鲜事儿。将《水浒传》、《三国演义》踢出局,不就是消解经典吗?将《鹿鼎记》、《杜拉拉升职记》塞入“四大名著”,不就是重新洗牌吗?近些年,文化圈儿里类似的消解经典和重新洗牌的事儿,人们早就司空见惯了。
若想消解经典,最好先要知道什么作品才能够得上经典,以及经典是怎样形成和站住脚的。就说“四大名著”吧,它的最初提法是明代“四大奇书”,中国在明末清初最先有了这种说法。李渔在醉田堂刊本《三国志演义》序中称:“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清初,“四大奇书”的提法已经固定和流行。清代乾隆年间问世的《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艺术的最高峰,于是由它取代了《金瓶梅》,“四大名著”(“四大奇书”)至此定型。“五四”时期,这几部小说得到鲁迅、胡适等新文学倡导者的珍视和宣传,在文学史著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20世纪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同一规格大量出版这四部名著,由此具有了现代出版学意义上的“四大名著”。“四大名著”的说法,最初可能是由某位专业人士提出来的,但最终却不是由某个人定下来的,而是在作品流传过程中经广大读者阅读、赏析、衡量后评定出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小说在艺术上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共同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哲学、道德、伦理、智慧、民俗等方面内涵,对后来的文化思潮、政治生态、军事策略、社会风气、价值观念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优秀的文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