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高校毕业生为什么喜欢和体制一起慢慢变老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1-21 14:14:46

  1980年5月,中国青年报一封读者来信《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引发了全国大讨论。2013年1月,哈尔滨7名研究生为获得“事业编制”而走上清扫保洁工作一线,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当今的中国大学生如此热衷“编制”透视出什么?

  死磕“编制”独木桥

  2013年初,全国不少省区市的首轮大学生招聘中,拥有事业单位“编制”的环卫工、城管、讲解员等基层岗位均引来众多想栖身于此的“凤凰”。哈尔滨3000名大学生争相应聘“事业编制”的环卫工作岗位,被不少舆论认为是“没出息”:一个“编制”就把职业理想收买了?

  其实,让大学生激烈竞争的不是环卫工作岗位,而是一份稳定的社会保障。“有的人死磕‘编制内’,连考好几年,原因有很多。待遇好、福利高、虽然工作比较琐碎枯燥,但很稳定,业余时间有保障,退休养老不用愁……”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大四学生施燕飞说,面对这样的诱惑,很多人都会动心。

  相形之下,“编制外”的就业也同样不易。自主创业难、外企竞争累,收入不会旱涝保收,丈母娘都会看不起。清华大学金融专业研究生朱丽丹说:“我之前在外企做过,每天加班很晚,根本没有个人生活。也想过自主创业,但国内还没有良好的创业环境,错过了黄金就业期很可能一辈子沦落。”

  同时,很多毕业生也承认,在大学里没能掌握多少创造力、实践力和开拓精神。职业理想谁都有过,但现实情况是能找到一份工作已经很不错了。扎堆应聘“编制内”,也是身不由己求出路。

  一些曾“碰壁”的“过来人”传递给毕业生这样的信号:体制外再“牛”的人,也不如体制内人员稳妥。同济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大四学生黄澍君说:“很多家长都用一辈子的坎坷,证明了‘编制内’的优越,这是我们无法忽视的现实。”

  过度热衷“编制”令整体社会缺乏创新活力

  扎堆报考有“编制”的岗位,最大的副作用是让不少名校培养的高材生“大材小用”。不少社会学家和教育界人士对这种趋势感到忧虑——对名牌大学研究生,国家和学校都进行了大量投入,其中不少人却最终放弃知识与能力,这是对高等教育公共资源的浪费。

  华东理工大学创业教育中心主任骆守检说,很多孩子在安逸的环境中成长,缺乏“不走寻常路”的锐气和“攻坚克难”的勇气。

  上海青年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黄洪基说,“趁年轻,到体制内与体制一起慢慢变老,这种心态非常危险。”人人都想进入“编制内”的社会,不是一个有创新精神的社会。

  复旦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任远说,“编制内”不可否认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却正反映出人力资本配置的方向出现了扭曲。如果知识生产部门和企业不能吸纳最优秀的人才,将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繁荣与活跃。

  他认为,如果最能吸纳人才的部门都是“编制内”,说明社会的活力在减弱,体制壁垒可能会形成社会分化和社会割裂。

  

 [1] [2] 下一页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李雯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