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浪微吧最坚强妈妈何淑娟以羸弱的肩膀与重型地贫抗争了21年的事迹。何淑娟,熟悉她的人都亲切的叫她娟姐。已成为广东地贫防治协会会长的她,不仅打破了医生说女儿最多活不过20岁的预言,还引领着200地贫家庭冲击“地贫线”。如今,参与地贫援助的义工、志愿者多达数千人,越来越多的人因娟姐认识地贫、抗击地贫、预防地贫,他们毫不掩饰自己对娟姐的感情,纷纷用“总舵主”的称呼表达对她的敬意。
娟姐的事迹不仅吸引了网民的目光,还得到了央视《梦想合唱团》节目的关注。央视1套节目部主任许文广微博发问“梦想合唱团关注了广州的两位母亲。一位每天4点带患自闭症的孩子出早摊,孩子唯一能说的词是“妈妈”。一位每天打3份工,为了患地中海贫血症的女儿每月要花万元的医药费。让人感慨的是,两个家庭的父亲都很早选择了离开。无意对两个男人做道德评判,但为什么世上最坚强的总是妈妈?”
这一问引发网友微博热议,大家纷纷对两位母亲的大爱之举给予肯定。很多网友表示母爱是最无私的,瘦弱的肩膀往往可以奇迹般地扛的起所有的艰难。据了解,许文广谈到的地贫妈妈便是娟姐。初见娟姐,很难将之与单亲妈妈、病儿母亲联系在一起,她眼神清亮,笑容明媚,眼神里时时透出坚毅。
最坚强妈妈守护女儿21载打破医生预言的死亡魔咒
坚强妈妈娟姐和女儿Lily
1991年11月,26岁的娟姐诞下女儿Lily。命运弄人,Lily在一岁时检出患有重型地中海贫血。更让她心碎的是,大难临头之际,丈夫却欲舍其而去。彼时,娟姐为照顾孩子已辞工数月,一人守着孩子。几近陷入绝境的娟姐,甚至带着孩子去跳江。就在要跳的时候,女儿说:“妈妈,我肚子饿了,我们回家吃饭好不好?”那一刻她突然明白,女儿虽然患病,也有生的权利。看着女儿,她觉得自己好自私……。
20多年来,娟姐坚持每天给女儿打排铁针,每月给她输血。为了养活女儿,娟姐什么苦都肯吃,扫大街、做家政……在丈夫离开后的13年里,她瘦弱的双肩挑起女儿治病和生活的重担。有时她也会被重担压得喘不过气,和女儿抱头痛哭一场,但抹干了眼泪,她微笑着继续前行。她们母女甚至把去医院叫“度假”,去打针叫“加油”。面对一个随时可能夺去生命的重症,她们母女竟能如此举重若轻。
在娟姐的守护下,Lily成功地冲过了医生预言的生命终点线。医生曾经预言,“Lily最多活不过20岁。”去年11月,Lily已经迎来了21岁生日。遗憾的是虽然冲过了医生预言的人生终点线,但是Lily已错过移植治疗的最佳时机,看着照片上母亲呵护下的女儿,相信大家都难以置信,她可能随时面临生命的终结。
坚强妈妈娟姐和女儿Lily
抗争地贫成娟姐事业引领200地贫家庭冲击“地贫线”
与重型地贫抗争了21年,娟姐已百炼成钢,她内心的强大远非常人可及。“经过苦难,才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果不是女儿,我也许还是个小妇人,只知道看好自家。”而今,娟姐坚定地表示,“与地贫的抗争是我下半辈子的事业。”
广州市地贫家长会会长娟姐
2008年,娟姐正式成为广州市注册义工,随后创立广州YMCA地贫援助项目小组、广东地贫防治协会,并任广州分会会长。4年来,她穷尽心力,搜集到200多个广州地贫患儿的信息,将这些不幸的家长组织到一起,互助抗“贫”。
谈及地贫家庭最大难处,娟姐指出最重要的就是解决钱的问题。地贫患儿必须靠输血、排铁维持生命,这两项费用每月要4000元左右,18岁以上的大龄患者费用更高,如果规范治疗,一个月要过万。虽然广州医保已将地贫纳入“门特”项目,每月有3000元可以由医保基金支付,但对于普通家庭的长期治疗,这远远不够。娟姐坦言,很多家长不堪重负,放弃了孩子。
久病成医,娟姐现在像专家一样了解地贫的治疗方式和各种医保政策,关于防治地贫,她也有自己的思考。据她了解,广东是地贫高发区,每9个人中就有一位地贫基因携带者,如果做好婚检、孕检、产检,完全可以避免地贫儿的出生。她在不同的场合,甚至和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一同参加地贫公益活动时也会呼吁,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大宣传力量,并且为地贫患儿们创造更好的政策。
娟姐表示,经10年努力,深圳已没有新增病例,但在广州,最小的地贫患儿只有几个月。对地贫的宣传工作,政府应投入更多。
附录:
娟姐与地贫的抗争史
●1991年诞下女儿Lily。
●1992年女儿被查出患有重型地中海贫血。
●1998年放弃挽留丈夫,独力抚养女儿。
●2001年女儿切除肿大脾脏,学会自己打针。
●2008年正式注册成为广州YMCA义工成员,参加广州YMCA地贫援助项目小组、广东地贫防治协会家长会,并任广州家长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