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疾控中心正式公布刚刚完成的“青少年行为危险因素”调查报告。在对我市18所中学共1454名学生的调查显示,除传统的车祸、意外伤害等危险行为外,吸烟、暴力和网瘾等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的新三大危险因素。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酗酒和发生性行为等现象也时有存在。
此次调查在我市柯城区和开化县内18所初高中在校学生中展开。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等。
吸烟学生九成“第一口”时未成年
调查中,超过九成调查对象认为吸烟有害健康,但仍有三成曾经尝试过吸烟(包括只吸一两口)。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进一步调查“第一次尝试吸烟的年龄”,发现有九成以上尝试吸烟者初次吸烟年龄小于17岁。
“现在的吸烟率是8.73%,但其中85.42%平均每天吸烟少于5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说明大多数青少年是轻度吸烟,还没有达到真正成瘾的程度。“如果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还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效,防止把吸烟的不良习惯带到成人时期。”
而青少年吸烟的首要原因是“好奇”,这一动机占了55.99%。其次依次是:解除烦恼、同学的影响、其他、吸烟的样子很潇洒、大人鼓动。
尽管有法规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但调查发现,青少年香烟“通过商店购买”占了33.50%,“向别人要或被人给”占了34.01%,是两大主要来源。
学习压力自杀行为发生的诱因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有18.40%的调查对象有过打架行为。其中,有人因打架受伤,有人随身携带刀具、匕首、棍棒等武器,有人曾在校园内被人用武器威胁或受伤,有人曾因感觉路上不安全而不敢去学校。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是“自伤或自杀”。调查发现,过去1年中,15.41%的调查对象有过自杀念头,6.40%有过自杀计划,2.41%有过自杀行为。
“有研究表明,自杀未遂者再次自杀的危险性仍然较高,应引起足够的关注。”工作人员表示,在这些调查对象中,有的“有时或经常感到孤独”,有的“有时或经常失眠”,甚至有人“至少连续2周时间感到非常伤心绝望而停止日常活动”。“孤独、失眠是青少年在长期巨大学习压力下产生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各种自杀行为发生的诱因,学校、家庭、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困扰的疏导。”
“网瘾综合征” 5年时间上升8倍
随着电脑的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患病率显著升高。在过去一年中,八成以上的调查对象有上网经历。他们上网的主要场所是自己家中。上网的主要目的分别是玩游戏、看视频、聊天,而“学习需要”仅占一成。
令调查人员也没有想到的是,网瘾综合征患病率达到16.93%,比五年前上升了8倍。
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在过去一年中去过网吧,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碰到因未满18周岁而被网吧管理人员禁止入内的情况。
“从时间来看,调查对象每天上网平均2小时。寒假期间则更长,每天3小时左右。”工作人员提醒,长时间的静坐不走动,不仅影响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还会对将来形成肥胖、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病埋下隐患。
-链接
怎样判断孩子有自杀念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心理援助专家谈防止青少年自杀时谈到,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抑郁偏躁狂型,这类孩子性格上比较外向、冲动。第二类是抑郁偏内向型,表现出来是沉默寡言、不说话、走路不抬头、吃饭不香,睡眠质量不高,常会说“活着没意思,活着很累”。
自杀前征兆:1、情绪低潮,对各种事物失去兴趣,胃口或睡眠改变等;2、觉得绝望与无助;3、时常谈论死亡;4、容易焦虑和紧张;5、翘家(离家出走);6、成绩突然变差;7、亲人、朋友或偶像自杀了。
判断孩子有无自杀念头,重在沟通。比如,有些父母在听到孩子说“我会自杀”时,就回他一句:“去死好啦!你看我会不会掉一滴眼泪。”结果真的发生悲剧。其实聪明的家长当看到孩子考试失利,一个温暖的拥抱胜过一切安慰。
怎样判断是否网络成瘾1、感觉上网已占据了你的生活;2、感觉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上网时间比预定时间长;3、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4、当网络被掐断或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感到烦躁不安;5、借上网逃避问题和缓解郁闷、焦虑情绪;6、对家人或朋友隐瞒迷恋网络的程度;7、上网时间超过自己预想的时间;8、因为迷恋网络影响学业或朋友关系;9、因上网和家长发生冲突。如果对其中5个以上问题给予肯定回答,则被诊断为网络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