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88.1%的2011届高职毕业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1-17 15:09:33

  近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2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329万人,在校生总数达960万。88.1%的2011届高职毕业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并且连续三届稳定在这一比例。按照这一比例推算,近3年高等职业教育为全国近850万个家庭实现了高等教育学历“零”的突破,实现了教育代际向上流动。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詹先明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教育公平问题》一文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给人们提供了平等竞争、向上流动的机会,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状态。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使高等教育走入了大众生活,惠及普通的劳动群众,这是实现教育公平最关键的一步。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每个市(地)至少设置一所教育单位的格局,对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经济等因素影响,往往更期待不需要远离家乡,就能接受高等教育,大量设置在地级、县级城市的高职院校给他们提供了这种机会。《2012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1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12.7%来自贫困地区,22.2%来自西部地区,16.2%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来自以上三类地区的高职毕业生中,23.0%的人是在本市入学,83.0%的人在本省入学。对于这些地区的老百姓来说,高职院校帮助他们的孩子圆了“大学梦”,而且让他们“上得起学”,在“家门口”读书。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显示,职业教育对我国主要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的贡献率为21%。近3年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平均为87.6%,平均月收入为2171.3元,35%的毕业生在学校所在市就业,68%在学校所在省就业。

  据新华社报道,高职教育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在回应着城镇化发展、经济结构转型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就是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体现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据湖南岳阳市教育局副局长徐载满介绍,当前我国获得国家资格证书及具有相当水平的技能劳动者,仅占城镇从业人员的33%,包括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在内的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劳动者的21%,而在发达国家,这两个比例分别是50%和30%。高技能人才的紧缺,已成为我国产业升级换代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是当务之急。

  但现实情况是,虽然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有所增长,但从各地高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水平来看,大部分省份低于当地普通本科学校的水平。《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显示,2009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水平达到5410.85元,只占普通本科学校的65%。全国只有辽宁省高于普通本科,重庆、青海、海南、安徽和上海5省市不到当地普通本科的50%。《2012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在高等职业学校的各项收入中,学费占到45.0%,所占比重仍然最大;其次才是财政性经费,占41.9%,其中财政经常性补助与专项经费分别占26.5%和15.4%。

  2011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高等职业学校逐步实现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达到本地区同等类型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预算内经费标准。”

  中山大学前校长黄达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一项民生工程,各级政府要积极协调落实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他调研过一些高职院校,有70%左右的学生来自农村和城市贫困、问题家庭。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成本高,全国大部分地区尚未落实对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因此,学费一直降不下去,对学生尤其是家庭困难学生的吸引力就上不来。

  他建议,根据“谁举办,谁出钱”的原则,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重视政府统筹,充分发挥政策调控与资源配置职能,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的机制。使高职学校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逐步达到本地区同类普通本科院校的标准,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的法律责任和权利,提高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崔岫认为,高职院校也需要构建灵活有效的教育调节机制,与社会接轨,与企业结成亲密联合体。一方面可以共享企业资源,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优越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企业反馈,及时了解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略。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 李雯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