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绍兴“油条哥”:我的油条铝含量只有国标的7%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1-17 09:54:09

  葛玉仓在炸油条

  绍兴市区城南的朝晖路上,有家早餐店。每天清晨天亮之后,葛玉仓就开始在这里炸油条。

  不起眼的店铺里挂着一块“放心油条”示范店的牌子。这是绍兴第一家。

  葛玉仓炸了十来年的油条,近四年来,他做了上百次的试验,只为炸出一根更让人放心的油条。

  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近刚刚公布,去年12月的一次抽检中,他的油条铝残留量仅为每公斤7毫克,而国家标准是不高于每公斤100毫克。

  “我比四川‘油条哥’还要好呢。”他有些自豪地笑着说。

  前不久,四川“油条哥”李刚一夜成名,他炸出的油条铝残留量为每公斤16毫克。

   炸了十年油条,改良无铝配方

  葛玉仓,今年41岁,安徽人,高中毕业,说话大大咧咧。他的小铺子就在绍兴城南某小区附近。

  葛玉仓是2009年起开始炸无铝油条的。

  那时,金华市卫生监督所研究出了“无铝油条”配方,并于次年申请了国家专利。

  在传统工艺中,明矾作为膨松剂经常在制作油条时使用,由于明矾含硫酸铝钾或硫酸铝铵,所以铝残留量很高,人体如过量摄入铝,会对脑部神经造成伤害,导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

  而所谓的无铝配方,就是用小苏打、臭粉(就是碳酸氢铵,也是一种膨大剂)和盐,替代了明矾。

  绍兴市卫生监督所将该配方引入绍兴后,引起了葛玉仓强烈的兴趣,他也是绍兴第一个使用“无铝配方”的。

  但使用不久,他很快发现了问题。

  “金华的无铝油条配方有两个缺陷。”葛玉仓这样解释:一是油温升高后,油条的色泽不够亮泽,也就是外观不够吸引人;二是随着室内温度的升高,和面时小苏打的用量也需要适度增加,但增加多少量不能确定,也就是操作性不强。

  “另外,我还想铝含量能不能达到最低值。”他决定自己想办法。

  试验了上百次,把配比记在本子上

  从此,葛玉仓开始对金华的配方进行再改进。他的方法很笨,“就是不停地试验。”

  他回忆,4年来,至少做了上百次实验。

  做油条这行很辛苦,每天要半夜三更爬起来,但再疲再累,他还是会一丝不苟地把当天的室内温度、使用的各种添加剂配比一一在小本子上记下来。

  “每天和好面就记一下,等油条炸出来再记一下,不断寻找规律。”昨天,记者在他的本子上看到了这些密密麻麻的记录。

  在一次次的改进中,他终于拿到了自认为目前比较完美的配方。

  铝残留量检测出来每公斤只有7毫克

  今年12月,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对油条的一次抽检中,测出他的油条铝残留量仅为每公斤7毫克,而国家标准是不高于每公斤100毫克。记者随后在金华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发表的论文中查到,金华无铝油条每公斤铝含量的平均值在40毫克左右。

  这是监管部门统一采样后,送到杭州的实验室检测出的结果。

  而红遍全国的四川“油条哥”李刚的记录也不过是每公斤16毫克。

  “我比他好。”他自豪地说。

  他介绍,这个配方的关键是两种原料的配比。“就是小苏打和臭粉的比例。”

  那么这个配方能不能公布?葛玉仓说,现在还不到时候,“不是为了钱,我要等到这个配方得到了政府或官方的认可,一定会公布。”

  现在,他的油条由原来的8毛钱一根涨到了1元钱一根,但还是很多人来买,“因为大家知道我这是放心油条。”

   四川“油条哥”

  四川射洪人李刚经营油条生意。2011年10月,李刚在新闻里看到,不少油条存在铝含量超标的情况,长期食用油条,可能会造成食用者智力和记忆力下降等问题。他决定想办法降低油条中的铝含量,“如果能降低,也会让我的油条更加好卖。”

  一年间,李刚先后在面粉中加入鸡蛋、荞麦粉以及不含铝的膨化剂等,试验50余次,两次主动送检,将油条中铝残留量降到16mg/kg。

  李刚因此也被称为“油条哥”。许多网友称赞,他卖的不是油条,是良心。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 李雯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