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内撂荒的土地
发自河北廊坊
“河北廊坊现代服务产业园区是由政府主导,管委会实施管理,廊坊市中太投资公司独立运营的省级开发园区,也是河北省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金融园区。”
“园区位于廊坊西南郊美丽的永定河畔,区位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4%,有天然氧吧之称……”
这是廊坊现代产业园的广告词,然而两年过去了,这片园区上只矗立着两座孤零零的建筑,大片的土地闲置,不仅没有招来投资,还欠下了一笔又一笔的烂尾账。
2012年年底,法治周末记者收到在该产业园区务工的农民工实名举报信,信中举报中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太集团)拖欠农民工工资200余万元,并且大量圈占当地村民土地,记者对此事展开调查。
讨薪难
从2010年9月18日起,王强(化名)就和他的工友们踏上了一条讨薪路。
两年多的时间里,王强和工友们找中太集团项目负责人刘国民历尽了艰辛。
引起纠纷的是位于廊坊市永清县韩村镇境内中太集团的一个项目。2009年7月8日,由周少波带领的江苏苏北施工队与中太集团“廊坊国际金融服务后台”项目部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合同签订后,周少波施工队依约进场施工,至2010年9月18日工程竣工。虽然合同签订的是2009年10月30日前全部付清款项,然而直至2011年年初,周少波的施工队才拿到前期的300万元劳务费。
经过结算,周少波施工队确定中太集团欠款200万元,并多次找到当时的项目经理刘国民讨要劳务费,王强和工友们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刘国民的电话很难打通,偶尔打通又以各种事由推诿。”
无奈之中,刘强和工友们找到中太集团讨要劳务费。然而中太集团以劳务分包给刘国民为由,拒绝了农民工的要求。“已经不记得跑过多少次了,最终也没有结果。”王强说。
施工队的一位农民工说,在外辛苦劳累两年了,最后却领不到工钱回家过年,他们急切的心情可想而知。而中太集团的态度,更让他们气愤。
无奈之下,周少波代表农民工一纸诉状把中太集团告上法庭。2013年1月8日,廊坊中级法院通知周少波,予以立案。
招商泡影
采访过程中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源头,来自于中太集团的招商泡影。
中太集团是一家中国500强的建筑企业集团,拥有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7项一级专业资质,在中国建筑业百强中实力排名第5位。
而位于廊坊市韩村镇的现代产业园区,是由中太集团投资运营的。
园区地处京、津、冀金三角中心,位于“在北京战略经济圈”轴心地带、“京津冀经济圈”核心位置、“环渤海经济圈”腹地。距北京40公里,天津60公里,距首都机场和天津机场75公里,距首都二机场20公里,距天津新港80公里。
虽然地理条件优越,但是实际的招商效果并不明显。
韩村镇村民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政府从2007年开始征地,就是在规划这个产业园区,然而几年过去了,地没有了,产业园区依然是一片荒地。
“中太集团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实力招商引资。”当地一位政府工作人员无意间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在产业园区的官方网站上,规划结构为:园区总体规划形成一带、两心、五片区的规划结构,然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除了两幢建筑物,其他毫无踪影。
而承包这两幢建筑的工程队,在工程结束两年后,还有200万元的工资没有到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是一个怪圈,中太集团把工程转包出去,层层欠款,导致农民工在年底讨薪无望。
2010年9月18日施工完毕,完工至今已两年零3个月,中太集团还拖欠农民工工资200余万元。
两年期间,这些从苏北来的农民工在讨薪的路上历经奔波,“中太集团财大气粗,我们根本惹不起这样的公司”。农民工向记者反映。
据熟悉中太集团的村民介绍,中太集团已经拿到了上千亩的土地,由于实力不足,被招商的公司几乎都被欠款。
产业园的实际状况,在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两位管委会主任,他们坦承,自从在管委会工作,具体的招商工作还没有大规模展开。
背后的土地问题
村民告诉记者,中太集团将韩村镇周边4个村的土地收储在手中,2007年村委会和村民签订合同,每亩每年补偿500元,2012年标准涨到每亩每年800元。
有村民表示这块地原本是一片果园,里面种了各种各样的果树,每年都能结不少果子,“现在就荒在那里了”。
管委会工作人员不承认土地存在撂荒问题,可据村民反映,从2007年开始土地已收归国有。
据知情人告诉记者,几年前,在没有任何公示、公告及相关审批手续,未依法对群众进行补偿的情况下,征占了上百亩耕地。
韩村镇村民介绍,征地时并没有征求村民的意见,村委会拿来协议,签完后把协议收走,村民手中并没有相关协议。而记者在永清镇政府采访时,也迟迟未见相关协议。
在工业园管委会,记者提出要看当时产业园对土地的有关合同,工作人员表示自己上任时征地已经结束,很难找到当时的文件。
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没有见到永清县政府提供的相关土地合同。
而讨薪的农民工,在等待法院作出公正的判决,让他们能在过年前拿到拖欠的工资。